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投稿

兰州需要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需要我们——记改变城市未来的建设者(图)

2016-08-25 09:36:0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兰州需要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需要我们

  ——记改变城市未来的建设者

  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进行沟通

  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彻底穿透黑暗之前,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东方红广场站的洗漱间在各地方言的嘈杂声中迎来了一天之中最为繁忙的时刻。

  工人们在经过一夜的休整后,即将奔赴作业现场,换下已在地下数十米的深巷中奋战了一整夜的工友们。

  王民权,这个来自河南的小伙子简单的吃过几口早饭后就匆匆赶赴施工一线。作为当天现场技术员的他,在交接班工人抵达现场进行交接班之前,就要做好当天施工记录的对照、检查和无缝对接工作。对王民权来说,对工地的感情可能要多于新婚的妻子,夫妻相处的时间,也不足他与这些机械和钢筋混泥土的三十分之一,而夫妻俩的感情维系,仅仅靠一部手机。

  一家三口常年三地分居的安全总监赵飞此时也不得不将前来探亲的妻子一个人留在工地宿舍中,去施工现场开始今天的工作。两三天的短短相处时间,赵飞也很遗憾的没能陪妻子去一趟近在咫尺的国芳百货,反而是妻子从千里之外来为他洗衣和采购生活用品。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生子,赵飞对于家庭和妻子的付出也许只有“丈夫”这个简单的称呼。也许赵飞的生活状态只是轨道交通建设者们的一个“缩影”,常年的工地生活让这些建设者回到家乡后与现代城市生活多少有些格格不入,重新融入新的都市生活也是对他们新的“考验”。

  伴随着刚刚走下夜班岗位的工人们在洗漱间欢快的洗漱声,两站之外的张掖路步行街迎来了晨曦第一波人潮。匆匆忙忙的脚步中人们无暇顾及天边刚刚升起的红日和四周的街景,正在此时,走在路面上的人们当然也不会想到,就在他们脚下几十米深处,一台直径接近7米的巨型机械正在进行盾构作业,虽然身处兰州最为繁华的区域,但百余名施工人员却没有丁点时间来享受这繁华都市的美丽。用盾构机主推司机蒲晓敏的话来说,他们就是一群见不到太阳也见不到月亮的“黑暗工作者”。

  每天十二小时与世隔绝的高强度工作,吃喝拉撒全部在深洞中解决,对于年轻的盾构作业团队来说,无疑是对身心最大的考验和历练。已经在地下连续工作了两年的蒲晓敏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工程结束后回趟老家,陪年迈的父母好好待几天,弥补一下今年过年时短暂的相聚。

  对于这些来自全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者来说,对家的思恋无时不在,从刚参加工作时的烦躁、心情反复到后来的接受、热爱,家人从抱怨到平和再到支持,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他们没有机会甚至不太会用细腻的情感来表达对家人的爱,也许,他们是把更多的爱和细腻给了自己坚守的岗位。用轨道交通建设者的话来说,身处工地的人,应该先把爱给项目,年轻的时候和妻子搭伙过日子,等退休闲暇了,再慢慢谈恋爱来弥补年轻时候的亏欠。

  家的味道,也成为了轨道交通每个项目部所能带给建设者们最大的心理慰藉。每到饭点,八大菜系的清香总是弥漫在轨道交通1号线的各个工区。按照施工人员所列出的菜名,厨师们总是想方设法的制定菜单,希望以此来满足每个人的口味,让他们在遥远的黄河之畔也能回忆起牵绊梦绕的“家”。

  一路采访,一路故事,无不让人感动和心酸,总能感觉到建设者们笑声中所压抑的对家的歉疚,对故土的难舍。而他们,总是用那句朴实却发自内心的表白来安慰愧疚的心理“兰州需要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需要我们。”

  记者 李昕 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