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投稿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陇南徽县:用知识阻断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

2016-08-24 09:24:2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治国理政进行时

  陇南市市长陈青在徽县四大班子领导陪同下,在徽县实验小学进行基础教育工作调研。

  徽县虞关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欢快玩耍。

  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楼。

  周者军 杨春祎 薛砚

  夏日,走进徽县虞关乡中心小学(陇南第一所寄宿制小学)的宿舍楼,处处的细节,让人眼前一亮:走廊两边墙上,色彩斑斓的卡通人物绽放着微笑;每间宿舍门口,贴着住宿学生的照片和姓名,家长和生活老师的电话也附在旁边;走进宽敞明亮的宿舍,爱心企业赠送的被褥叠得方方正正,脸盆、水杯等生活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有快乐你我分享,困难时陪在身旁”正如学校文化墙上的标语写的一样,在这里,孩子们时刻感受着集体的温暖与爱,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

  “(大通铺)四张床板七个人,基本上一张床要睡两个人,整个宿舍除了床铺,余下的地方仅够摆一张小桌子。由于地方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用品只能四处乱放……”这就是以前人们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印象。

  近年来,徽县把教育工作摆在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位置进行安排部署,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9月,徽县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荣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奖,成为陇南市第一个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

  同时,在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号工程”的带动下,徽县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举全县之力,推动教育发展水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机会均等创造公平教育环境

  “过去,只有城里的孩子才能上幼儿园,乡下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直到六七岁上小学时,还大字不识一个;现在,我们农村的幼儿园不比城里差,三四岁的孩子唱歌跳舞做手工样样精通,孩子更聪明,也更有礼貌了。”在徽县伏家镇启明幼儿园门口,一位接送孩子的家长高兴地说。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是农村教育的“短板”和“痛点”。适龄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不能就近接受学前教育,更因得不到家庭关爱和有效监管,身心发展和人身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成为贫困地区面临的社会问题。

  为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徽县优先实现88个贫困村有实际需求的幼儿园建设全覆盖。其中2015年预脱贫村23个,规划建设村级幼儿园21个,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通过验收。今年,在贫困村又新建村级幼儿园7所,同时依托村级小学改扩建学前班(幼儿园)19个,实现了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该县又审批认定了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了80.9%。同时,为了解决城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结合城区学前教育总体规划,由县领导亲自协调,决定引进社会力量在城南、城北高标准扶持建设民办幼儿园各1所。

  为了给全县适龄儿童创造公平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徽县首先从观念入手,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普法宣传,组织工作人员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督促家长主动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依法保障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同时,着力保障特殊教育群体就学权益,县政府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入学纳入《徽县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徽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各学校建立健全了专门档案,开展重点帮扶,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实现入学就读,2015年秋季学期,全县78名三类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73人,入学率93.6%。

  由于大量农村青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成为新的教育问题。为了更好地照顾好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徽县建立了9所留守儿童之家,各校结合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认真开展留守儿童摸底和登记造册,通过心理访谈、困难救助、组织活动等方式,确保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快乐地展开学习和生活。

  不仅如此,为了创造公平教育环境,徽县还实行“阳光招生”。坚持小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初中“划片就近、免试直升”制度,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各类重点班、培优班,努力消除大班额现象;推进高中招生改革工作,将县一中招生计划的50%均衡分配到县内各初中,调动了农村初中办学积极性,确保学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

  在教育资金支持方面,徽县坚持“三个优先”,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建立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近三年,教育经费全部达到“三个增长”和“一个比例”的要求。徽县县政府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足额拨付教育专项资金,努力保证教育经费支出,每年用于教育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占总额的50%以上。2012年以来,共拨付教育系统资金5953万元,从土地出让金收益和公益金中提留的教育专项资金463万元,均如数拨付教育部门使用。

  全面改薄切实提高办学条件

  “现在我们上课已经全部变成电子白板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给学生找到更多丰富的图片、影视资料帮助教学,孩子们更有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多个渠道。以前教学就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辅助资料也有限。”徽县虞关初中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张智华老师谈起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感受很深。

  “全面改薄”,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国家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单项工程中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教学手段落后是我们以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在有了‘班班通’、互联网、电子白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了,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着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县里还多次组织教师接受电子白板和‘班班通’系统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得到了一个提升。”虞关初中校长范红斌告诉记者。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徽县深入落实“全面改薄”工程,紧抓项目促建设,自2010年以来,累计筹资1.56亿元,实施各类教育项目222个,新建、改扩建、维修加固校舍总面积6.098万平方米。先后投入4223.5万元为学校购置图书128300册、计算机1621台、电子白板178套、体育器材37243件套、音乐器材9929件套、美术器材8514件套,装配小学科学实验室20个、地理教室3个、物理实验室20个、生化实验室21个、物理仪器室22个、生化仪器室22个,购置校园监控设备73套,为70所农村小学配备了数学、科学教学仪器和音体美器材,为师生配置净(饮)水机162套,为学生更换担任课桌凳7537套,学生勇闯1932套。

  与此同时,该县重点加强了网络平台建设,为全县各学校接通互联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实现网络全覆盖,确保农村学生可以与城市学生享受到同样的网络教育资源。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以来,该县又先后为学校装配“班班通”电子白板270套及248套液晶触摸一体机,购置音体美器材、食堂设备及图书一批,督促95所义务教育学校完成校园平整、活动场地硬化、室内外粉刷及校园文化布置工作,使校际间教学环境差距明显缩小。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