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红色印记
投稿

甘肃哈达铺:一份《大公报》决定了红军的前进方向

2016-08-24 08:18:3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若瑜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几份报纸定乾坤

  就是这几份报纸决定了红军前进的方向

  就是在这座关帝庙的院子里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

  69岁的付寿考已经在关帝庙守护了16年

  “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刚刚完成重新布展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始试运行,纪念馆借助一组大型雕塑和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再现了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的讲话。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了哈达铺作为红军长征加油站和红军长征胜利重要决策地的历史地位。

  A

  长征途中,从没遇到过这么繁华的小镇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宕昌县哈达铺镇,国道212线上,南距宕昌县城35公里,北距定西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甘南迭部县腊子口(腊子口战役纪念馆)70公里。

  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征程,先后两次到达哈达铺。不仅得到了物资和兵源补充,建立了以哈达铺为中心的苏维埃政权,还从这里得知了陕甘还有红军和根据地的重大讯息,从此开启了落脚陕甘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征程。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是浩浩荡荡的8.6万人,经过十一个省、二万多里、十几个月的艰苦转战,不仅原有8.6万人的队伍和一、三、五、七、九军团已经只剩七千人和一、三军团了,而且又由于近60天时间穿行在全中国人烟最稀少、最荒芜、最贫脊、甚至语言不通的地域,并且伴随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和雪山草地的煎熬,因此,到达哈达铺时正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当口。”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冲副仙说,1935年9月20日,党中央进驻哈达铺。当时的哈达铺是川甘交界最著名的商贸重镇,早自明代开始,这里就以富甲一方闻名天下。特别是这个时期,仅各种商号就有八百多家。因此,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资储备,也即有着为长征中的红军提供相应物资和粮食补充的极好条件。以致时隔多年以后,还是有许多长征亲历者在不断地感慨:“长征途中从没遇到过这么繁华的小镇”。

  B

  红军请老乡教做面食

  民以食为天。在长征路上,填饱肚子是头等大事。陈赓将军曾经记述过这样一个故事——“长征途中粮食非常紧缺,作为干部团团长的陈赓,曾几次遇见了一个十一二岁并且非常瘦弱的小红军,看到他疲惫的样子,陈赓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还把自己的干粮要分给小红军。可是小红军拒绝了,并举着自己的干粮袋说还有很多干粮。甚至还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后来,陈赓再一次看到这个小红军时他已经饿死了,打开他装干粮的袋子一看,发现里面竟然装着几个土块。”可见红军长征路上的食物是何等的短缺。

  但红军到了哈达铺,五元大洋可买一头一百斤以上的猪,两元大洋可买一只肥羊,一元大洋可买5只鸡,五毛钱可买一担蔬菜,一毛钱可买十几个鸡蛋。

  据宕昌县党史办房主任介绍:由于红军多为南方人,初到哈达铺,许多炊事员都不知道面粉应该怎么做,结果有人就把面粉用水一和做成一个个的“汤圆”放在锅里煮,结果出来的只能是面糊。开始还有人以为北方人一辈子就吃这个,后来才知道,面可以有馒头、烙饼、面条、疙瘩等多种吃法。于是,为学做面食,红军各伙食单位还专门请来哈达铺的妇女,给炊事员们进行现场教练,并请当地老百姓一起享用。

  还有一些大妈大婶,看到红军队伍里有女红军,更是一个个拉着她们的手,左看看、右看看,临了临了,还把她们三三两两地拉到家里做好吃的让她们品尝。在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就有过详细的描述。“哈达铺的妇女见到女兵,觉得十分惊奇——这些短头发、穿军装、皮带上挂着手枪的人真是女的吗?她们把女兵请到家中,仔细端详,摸摸她们的胸脯,跟着她们去茅房,消除了疑虑,确信她们真是女兵后,她们又高兴地让女兵们讲战斗故事。”

  C

  一则新闻,落脚地由此选定

  报纸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权威渠道。都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殊不知,81年前的一则新闻其实改变了历史。

  诚然,红军长征中的饥饿是致命的因素。但比饥饿更致命的是——红军长征究竟要向哪里去?

  长征从瑞金于都出发,最初的目的地是去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后改成了川黔边;遵义会议后基本确定为去川西和川西北。在1935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又决定向北建立川陕甘根据地。1935年9月12日俄界会议决定继续北上,“以游击战争打通国际联系,在靠近苏联边界的地区创造根据地,以便获得援助,而后向东发展。”

  这说明长征的目的地既十分明确又十分不明确。为什么这样说?原因何在?一是因为形势危急,二也说明共产党的伟大。本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开始的长征,其意义先是解决生存问题。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把自己的生存与民族的生存联系在了一起。

  “9月20日,党中央到达哈铺后,从国民党的报纸上获得了刘志丹、徐海东领导的陕甘红军还存在的消息。这一发现,使中央领导放弃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计划,决定率领红军向陕甘根据地迸发。”冲副仙给游客讲解时,关于如何得到这个信息,共有三个版本:一说是红一军团连长梁兴初奉命找“精神食粮”,从哈达铺邮政所获得。一说是耿飚从房东处得到,于是快马加鞭地给毛泽东送了过去。一说是毛泽东在蹲茅房时一般都习惯看报纸,结果就这样看到了。

  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里展示的“一九三五年八、九月国民党《大公报》复印件”中,《关中匪情》、《陕北军事形势转变》等标题清晰可见。不管怎么说,正是这些“陕北还有刘志丹红军”的信息把毛泽东的目光和红军长征目的地从“到中苏边界去”转到了陕甘根据地。

  由此,一首《到陕北去》的歌曲响彻陇原大地。正所谓:“一张报纸定乾坤,一个故事说到今;一段历史人人颂,陕甘有根据地存。实感念报纸新闻,哪里去有了追寻,两万五长途跋涉,落脚地由此选定。”

  D

  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宣布到陕北去

  22日上午,在毛泽东住地“义和昌”药店后院的平房里,中央领导商议决定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发。当日下午,在哈达铺关帝庙内召开了团以上的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形势和整编问题的报告。宣布了陕甘支队的建制,即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直属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今年69岁的付寿考专职看守关帝庙已经16年。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遗址,没有游客时,他得把大门锁上,有游客了,再把门打开。16年重复着开门、关门的动作,他说每次走进关帝庙,就好像能看到毛主席站在大殿的台阶上挥手讲话。16年来,他的工资从200元涨到了650元,远远比不上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但他说,哈达铺的生活简单,在这里看不到金融危机,够花就行。

  宕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福全表示,哈达铺的红色遗迹保存相当完好,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调研基础上,县上制定了文物保护规划,依托哈达铺被列为甘肃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的有利机遇,对红色遗迹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近年来,当地对红军一条街229户进行进一步改造和保护,打造形成了具有明清风格的古街;对5处文物展览进行提升,增加了“长征中的女红军”“长征中的外国人和外国人眼中的长征”“报刊媒体上的长征”“长征亲历者诗词展”等主题陈列;对旧址进行原状复原,增加了邮政代办所和“一把铜勺”“一步妙棋”“一场喜雨”等场景复原。临近红军街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首席记者 刘蔚霞 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若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