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白银 正文
投稿

对症施策精准扶贫 多措并举富民强镇——白银靖远县北湾镇开展扶贫攻坚助脱贫纪实

2016-08-19 10:50:0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鱼龙山旅游景区

  天字鑫业盐碱地

  刘党部 孙芳芳

  如今,走进靖远县北湾镇,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全镇饮水安全户覆盖率达100%;所辖9个行政村动力电覆盖率达100%;贯穿全镇7个村长22.3公里,宽15米的排碱渠和15米的清淤道路也已完工……除此之外,在蔬菜、畜禽、红色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带动作用基础上培育发展起来的水产养殖、中药材、劳务输出、电子商务、林果等特色产业也呈现出了村村有育苗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的喜人变化。北湾镇的发展变化只是靖远县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北湾镇辖9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3572户47962人。其中富坪村、新坪村为岷县漳县地震灾后异地安置移民村,共1690户7713人。2015年末,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14元,增长13%;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2850元,增长12%。全镇总面积28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118亩,全镇有以反季节蔬菜、水稻和玉米为主要作物的种植业,以养鸡、养猪、獭兔和特色水产等多元发展的养殖业,以1936年红军西路军强渡黄河后在鱼龙山驻扎休整的历史遗迹,剪金山、文昌山、太白山、三官楼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儿湾石窟等宗教名胜打造的文化旅游业。

  面对扶贫攻坚成本高,减贫效益逐年递减,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剩下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的实际,该镇创新扶贫攻坚模式,找准“贫”根,瞄准“困”源,精准发力,不断“啃”下一块块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开启了一扇扇“致富之门”。2015年年底,北湾镇减少贫困人口364户1515人,中堡村实现整村脱贫。

  治理盐碱耕地夯精准扶贫之基

  找准贫“根”困“源”后,关键还在“对症下药”。

  北湾镇位于靖远县城西部,黄河流经全境22公里,冲积形成了独特的河谷地型。近年来,由于农业精细化耕作和灌溉用水严重不足,导致灌区内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盐碱化,其中弃耕地近万亩。自2015年8月岷县漳县7713名灾区群众搬迁入住后,全镇现有人口达近5万人,耕地面积达4万余亩,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进一步增大。同时,北湾水厂水源取水口在白银公司排污口下游,人畜饮水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北湾镇党委、镇政府在谋划镇域发展思路的过程中多方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了解认识到实施靖丰渠渠首引水改造项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经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举全力争取实施靖丰渠渠首引水改造项目,通过省、市、县260多名人大代表联名致函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申请北湾镇靖丰渠渠首从乌金峡引水,解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和用水不安全问题;在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由王禄维、明连城、陈其宝、鲜文俊、马晓霞、周瑞莲、李俊丰、陈芳、王学东、白桂香、张世武等11名省人大代表再次联名提出建议,经省人大常委会提案委研究,将“关于申请实施靖远县北湾镇靖丰渠渠首虹吸式管道引水工程解决北湾地区五万亩农田灌溉的建议”确定为第266号提案,提案代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禄维同志和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明连城同志对此高度重视,不辞辛劳、亲自奔波为该项目的实施打开了局面;省水利厅在接到提案后,多次派人对靖丰渠现状和北湾盐碱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勘察,对该项目予以高度认可,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国投甘肃小三峡发电有限公司在了解到该项目的必要性后首先表示认可,并在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对该项目的安全审查过程中积极协调,并给予大力支持,从而确保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靖远县北湾镇靖丰渠渠首引水改造项目自乌金峡库区引水,采用虹吸式自流引水,总引用流量4m

  3/s 。输水方案为“隧洞+钢管”引水方案,在左岸坝肩预留的灌溉引水口接引水隧洞,隧洞全长260米;隧洞末端接1根长270m经防腐处理的输水钢管引水到靖丰渠内,并衬砌靖丰渠主渠道1.7公里,工程总投资1360.73万元。

  据悉,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解决靖丰渠灌区5万多亩耕地灌溉用水不足以及耕地盐碱化问题,保障北湾镇近5万名群众足够的生产用水和安全的人畜生活用水,将进一步加快北湾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同时,足够的水源供给将带动北湾镇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把全镇观光农业、黄河湿地、文物古迹、红色文化资源有机串联,为把北湾打造成四季宜游的“陇上小江南”创造了条件。

  开发乡村旅游提精准扶贫之速

  拥有独特山水旅游景观为北湾镇进行扶贫开发增色不少。

  鱼龙山位于靖远县北湾镇境内,与虎豹口红西路军强渡黄河遗址隔河相望,北衔吴家川红西路军战斗遗址——西征公园。区域内殿堂巍峨、绿树成荫,有“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独特山水旅游景观,是集红色教育游、宗教访古游、乡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黄河风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北湾镇对症下药开良方,全镇以鱼龙山的自然风光、红军强渡黄河后在鱼龙山留下的红色革命印迹为依托,发掘黄河文化旅游内涵,对鱼龙山红色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建设。项目初步规划占地5560亩,形成“六区两中心”的布局,其中六区为:“红色瞻仰区、宗教访古区、湿地保护区、乡村休闲区、观光农业区、黄河风情区”;两中心为:“旅游接待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项目估算总投资为6.2亿元,目前已吸收民间建设资金1.2亿元。2014年,该镇在完成鱼龙山红色旅游区红军纪念塔、大雄宝殿、龙王塔、万佛接云塔等建筑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鱼龙山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力度,完成红四方面军渡河广场建设和渡河战斗纪念碑建设工程,鱼龙山被市委宣传部列为“白银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白银市国防教育基地”。

  不难看出,“乡村旅游”已然成为推进北湾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美丽乡村展精准脱贫之貌

  “建设美丽乡村,村容整洁是‘面子’,增加村民收入是‘里子’。只有把‘面子’‘里子’都建设好,才能真正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谈及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时,北湾镇党委书记张文强如是说。中堡村是靖远县2015年市列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为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北湾镇提出了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既要“产业强”,又要“城乡美”的美丽乡村打造目标,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北湾镇

  党委紧紧围绕一城一街一带“三个一”发展思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工作相结合,“让村庄美起来的同时,还要让村民富起来!”在建设美丽乡村“环境美、产业美、生态美、精神美”四美当中,中堡村坚持把“产业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和支撑,尽全力培育壮大。通过发展培育特色产业,目前,全村果园面积181亩,蔬菜大棚2381亩,猪、羊、鸡、牛分别存栏8600头、3679只、28.68万只、700头,养殖獭兔2000余只。

  为了使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特色,有品位、有“颜值”,在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上,中湾村通

  过硬化维修巷道路,建设人饮工程,衬砌渠道,安装路灯,粉刷美化墙面,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硬化中堡鱼龙山红色文化广场、清理村内主干道、中心地段杂物堆、种植景观树等,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是基础,富民是核心。在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中,中湾村的每一项工作都紧紧围绕发展乡村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在土地流转、就业等方面优先考虑贫困户,帮其尽快脱贫。目前,该村利用省旅游局旅游富民资金在中堡鱼龙山建设2500㎡停车场一处、进行压实铺沙;停车场专用道路引线工程1千米、路宽5米、改善供水供电设施;新建星级厕所2座,面积各74.98㎡。

  如今的北湾镇中堡村,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田园风光宜人、公共服务完善、镇容乡风文明、百姓安居乐业、乡村旅游兴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潜力巨大的新气象。

  采访结束已是夕阳西下,我们握手告别。回眸这片沐浴在阳光下的黄土地,远山含黛,近水跃金,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上,北湾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正以时不我待、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书写着一部北湾镇如何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新画卷。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