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投稿

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定西渭源县推进生态建设纪实

2016-08-18 09:09:3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渭源县推进生态建设纪实

  秋日的渭源县城空气清新、景色宜人。通讯员 吴鲁

  记者 杨世智 通讯员 何晓云 王纲

  盛夏时节,走进国家4A级景区渭河源,只见山色苍翠欲滴,渭水清澈见底,游人纷至沓来,这里成为渭源县加快推进生态建设的靓丽窗口。

  历史上的渭源县,是一块青山绵延、林海苍茫之地。但近代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林草植被遭到较大破坏。面对历史欠账和现实困境,近年来渭源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建设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吹响了建设“美丽渭源”的冲锋号。

  科学规划绘蓝图

  2011年初,渭源县启动实施《生态造林绿化十年规划》,提出了10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5万亩的奋斗目标,并于当年9月确定了“以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渭源为主线”的发展思路。

  自此,渭源县开始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着手打造“美丽渭源”。2012年4月,渭源县跻身“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行列。根据规划,将涵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消费模式、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支撑体系等5方面60个项目。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总投资64亿元的《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其中渭源县为重点实施区域。

  面对发展机遇,渭源县秉持“兴于生态、立于经济、成于家园”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以建设宜居宜游宜商宜业新渭源为战略基点,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巧做“加减乘除”法。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重点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两荒”治理、绿色长廊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景点景区森林植被恢复、中心镇村绿化美化等工程,2011年以来全县完成生态造林2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成为全省林改工作先进县。

  加减乘除各有法

  为了落实十年规划,将“美丽渭源”变成现实,渭源县实施了“加减乘除”法。

  在提升生态环境上做“加法”。围绕造林绿化工程、城乡清洁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等三大生态保护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生态建设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年春季,县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领干部职工义务植树。围绕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开展城乡卫生整治活动,有效遏制“脏乱差堵”现象。投资93.1亿元的渭河文化景观带等65个城市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新增绿化面积25.7万平方米。兴修水平梯田,营造水保林和经济林,修建治沟骨干工程、淤地坝、小型拦蓄工程,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5.5平方公里,建设高标准梯田66万亩,人均接近2亩。

  在污染排放上做“减法”。诗仙李白北观渭河曾有感而发:“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渭源,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为了恢复渭水清澈见底的原貌,全县一方面关闭和搬迁了近40家污染渭河的马铃薯淀粉企业,拒绝对环境有破坏或污染的投资企业20多家;另一方面,加大污水治理,建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努力实现污水“零排放”。

  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上做“乘法”。立足生态优势,紧盯“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发展目标,投资2.82亿元推进渭河源、首阳山等核心景区建设,其中渭河源大景区被列入全省20个核心大景区,渭河源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下大力气推进村庄风貌改造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了一批美丽乡村和环境整洁村,其中元古堆村被命名为“全省十大美丽乡村”,渭河源村入围全省美丽乡村50强。2015年,在110个村率先实施“五化”,建成美丽乡村、环境整洁村25个,总投资达到715万元。2015年旅游接待58.7万人次,综合收入2.24亿元,增长29.5%,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倡导简约低碳生活上做“除法”。为引导群众简约低碳生活,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袋装,倡导清洁炉灶、低碳烹饪、减少食品浪费;鼓励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广泛开展主题教育、绿色创建、文化塑造“三大行动”,组织以生态文明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五进”活动,培养全社会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打造集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品牌。

  截至今年6月,全县已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项目35类130项,总投资59.15亿元。

  “绿色生态”兴产业

  在建设绿色渭源的同时,渭源县按照“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群众依靠生态致富。

  “80后鸡司令”黄吉庆是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的农民,4年前他在父母的支持下投入18万元,承包了300亩草场,建起围栏建成300余平方米的鸡舍两栋,养起了珍珠鸡、良凤凰和鸭鹅,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与此同时,一些农民唱起了“旅游戏”。锹峪乡峡口村青年农民李文平,在毗邻的天井峡景区先后投资1000万元建起融景区游览、休闲度假、苗木培育、书画交流为一体的“乡野香”旅游山庄和“渭水东源”景区,使得兰州、天水、西安等地周边游客前来度假,2015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收入500多万元。

  除此之外,渭源县围绕“绿色生态”打造品牌农业,着力推动马铃薯种薯、中医药、畜草、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注册了“渭河源”牌马铃薯良种、“条宝”牌白条党参等10多个农产品商标,并获得“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县”称号,生态农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如今,行走在渭源大地上,生态、绿色已成为城乡的主基调,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灶、液化气灶已成为群众生活中的常用品,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渭源”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