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正文
投稿

触摸魅力陇南 传续乞巧文化——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活动侧记

2016-08-15 09:50:33 来源:中国甘肃网-陇南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冯光珊(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触摸魅力陇南传续乞巧文化——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活动侧记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

  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

  巧娘娘教我绣一针,一绣桃花满树红。

  ……

  每逢盛夏来临,西汉水上游的西和、礼县一带便会沉浸在一片歌的世界、舞的海洋,向世人展示乞巧女儿节的千年韵味和独特魅力。

  从农历六月三十晚开始,至七月初七夜结束。在这七天八夜里,各乞巧点上至老人,下到小孩,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热度不减,乞巧文化持续闪烁耀眼光芒

  8月3日(农历七月初一),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西和县拉开帷幕,再次将传承千年的古老民俗文化拉入人们的视线,让其与现代文明再次碰撞,点亮熠熠生辉的薪火相传之路。

  与上一届乞巧论坛相比,本届活动更加凸显实地体验。本届乞巧女儿节邀请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德国驻华大使馆财经参赞诺伯特,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崔郁,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中国民协副主席万建中等领导和兰州大学教授柯杨,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逵夫、韩高年,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晔原等专家学者齐聚西和,实地体验这一延续两千多年的古老民俗,商乞巧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大计,从而帮助乞巧文化走向更宽广的舞台和领域。

  在开幕式上,通过艺术的手法展演的乞巧程式将西和乞巧的七大程式展现得详细而生动,为大家献上了一道文化大餐和视觉盛宴。

  与此同时进行的民间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展开,西和县西峪镇卢水村112人的庞大乞巧队伍分外惹人注目,“我们卢水村今年的乞巧特别热闹,全村自发组织了三支乞巧队伍,分别是少儿队、中青年队和老年队。”68岁的总负责人卢牡丹老人说。

  同样,在西和县西峪镇的南柳村,老中青三代乞巧女身着盛装,进行乞巧程式表演。妇女主任贾娜说:“这次把所有的乞巧队伍整合在一起,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把乞巧活动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而为营造浓厚的节庆氛围,走进西和县县城,随处可见“走进魅力陇南·探源西和乞巧”的宣传标语;县城内LED滚动播出宣传片……高密度的视觉宣传,让人充分感受到了浓厚的乞巧氛围。

  此次活动中,志愿者服务也是一大亮点。“能够为家乡的乞巧文化做点事情,我感到很骄傲,而且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让我在锻炼之余还收获了友谊,懂得了怎样在团队之间互帮互助。”志愿者赵小丽说,假期结束回到学校之后,她还将继续向同学老师介绍乞巧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这一民俗文化活动。

  无所谓何种形式,所有的宣传、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乞巧文化走出陇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精彩纷呈,系列活动为乞巧文化增光添彩

  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期间,除了精彩纷呈的开幕式外,还有一系列活动为节会增光添彩。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日至9日,共有乞巧文化研究和保护类、乞巧文化展示展览类、现场活动类、民间乞巧等四类12项系列活动逐一开展。

  8月3日下午,出席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的部分国际嘉宾、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省政府分管领导深入西和县乞巧文化苑、晚霞湖景区悦湖广场湿地公园、县电子商务双创园实地了解和体验了西和县乞巧文化的传承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在西和县乞巧文化苑,记者看到,无论是“西和记忆———镜头里的沧桑巨变”摄影图片展前,还是在旧县衙展出的国际女性书画作品前,抑或在巾帼巧手创意馆内,都围满了前来参观的群众。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国际女性书画作品精品展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每日接待游客近万人。

  “近年来,西和县充分利用‘中国乞巧之乡’品牌优势和陇南乞巧女儿节的有力平台,积极争取中国书法家协会支持,在全世界范围内征集反映乞巧主题,讴歌女性自尊、自信、自爱、自主的书画作品,一大批书体齐全、流派各异,且极具女性气息,时代感突出的书画作品齐聚西和。”

  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书画展展出的155位女性书法家的156幅作品就是这些书画作品中一部分,作者遍及国内外19个国家和地区,是西和县近年来规格最高的一次书法作品展。

  与此同时,节会前后,还举办了“女儿梦·中国梦”乞巧民俗主题创作全国文学作品大赛、摄影作品大赛和2016·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散文诗歌大奖赛,共同为本届乞巧女儿节增色添彩。

  “圈粉”大咖,专家学者共谋乞巧文化传承发展

  不只是高大上的办会规格和丰富多彩的节会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源远流长的秦遗风文化馨香吸引了众多国际嘉宾和国内民俗专家,齐聚乞巧之乡,共同为乞巧女儿节的保护、传承、发展出谋划策。

  “她们的表演非常到位,迎巧时的虔诚喜悦,送巧时的依依不舍,都是她们真情的流露,我深深地被这些美丽的乞巧姑娘们所感染。”8月3日上午观看完乞巧程式展演后,德国驻华大使馆财经参赞诺伯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告诉记者,陇南西和的乞巧女儿节很具有代表性和原生态性,歌舞表演精彩、唱词通俗易懂,非常震撼。这次活动为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提供了平台。

  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认为,西和是一个非常美丽、宜居的城市。“我希望我能和来到陇南西和的所有驻华使节一起,为陇南西和的文化、经济等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当然,不仅仅是国际嘉宾被陇南乞巧女儿节“圈粉”,在随后举办的乞巧民俗文化发展环境保护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乞巧文化,畅所欲言,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先秦文化研究专家赵逵夫首先从历史典籍出发,区分了牛郎织女传说与董永传说之间的严格区别。他认为,乞巧几千年来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在今天更具有世界意义,陇南乞巧走向世界,将为国际妇女争取地位作出贡献;

  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媒学院教授郭昭第说:“西和乞巧节有效实践着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彰显了崇拜自然的自然美学和生态美学智慧、张扬自我解放的身体美学和艺术美学智慧”;

  ……

  讨论、分享、交流……思想在不断地碰撞,但却是向着同一个目标———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乞巧文化。

  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大家的帮助下,在陇南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乞巧女儿节作为中国传统的女儿文化,正在不断增添全面发展的现代元素,逐步焕发出无限活力。

  记者 王芳 韩县银 罗艳 陈晓旭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陇南日报 责任编辑:冯光珊(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