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承续乞巧民俗留住文化根脉——访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逵夫
记者 王芳 韩县银
走进魅力陇南,探源西和乞巧。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活动期间,源远流长的秦遗风文化馨香吸引了众多国际嘉宾和国内民俗专家,齐聚乞巧之乡。
作为陇南西和县人,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逵夫也应邀而来,为乞巧女儿节的保护、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是西和人,从小看着乞巧长大的,乞巧文化这种传承了两千多年历史的‘活化石’,所体现的妇女追求地位,争取在社会发展当中作贡献的这样一种愿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意义的。”赵逵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说,尤其是前三届在北京举行的高峰论坛,邀请了亚洲,尤其是中亚、西亚等这些国家研究和组织妇女运动的专家学者,其在会上的发言以及形成的联合声明,使乞巧文化活动在世界妇女运动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是相当有意义的。
作为一名西和人,多年来,赵逵夫始终对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充满感情,心系家乡文化建设,屡屡为当地乞巧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出谋划策。
据了解,经过多年对乞巧文化的发掘与研究,赵逵夫仅在乞巧文化这一领域就先后出版了《西和乞巧歌》《西和乞巧节》《牛郎织女》(小说)等著作,而这些研究成果,直接促成西和县被全国民协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并使西和县乞巧民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赵逵夫告诉记者,在他认为,如今乞巧文化在全省的民俗文化中是走在前列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推广乞巧文化上,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应该更有信心,把乞巧民俗文化活动这个重大节日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也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研究、组织妇女工作的专家学者重视乞巧文化、借鉴乞巧文化。”
对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这一民俗文化,赵逵夫说:“还是要把原生态的技艺传承起来,希望地方政府做好保护服务工作,更深一步地挖掘乞巧文化的精神内涵,利用好这笔文化财富,同时更重视乞巧文化中的硬件建设,完善乞巧文化博物馆,这样外来的专家学者、游客才能更好地、更直观地看到西和乞巧民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在民间的广泛影响。”

兰州市雁滩脏乱差“疗效”初显
住户家窗玻璃多次被钢珠击穿
灵台县天然气公司乱收费
云南城投兰州野蛮拆迁
美国两小熊跳入居民家饮水池沐浴嬉戏
美国一对情侣海中订婚 鲨鱼做“见证人”(图)
刘诗诗裸妆登封面仙气十足
李光洙竟然是这样的男子 长颈鹿认真起来帅呆了
兰州将建18条夜市
重新划线设
我省今年年内有4条铁路线投入运营更多出行选择!
大批天鹅到甘肃高台黑河湿地越冬画面壮观艳丽
关注环湖赛:环湖军团37℃高温中征战银川绕圈赛
时政要闻 省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农网改造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