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正文
投稿

兰州的名片(图)

2016-08-13 09:14:3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一条河、一碗面、一本《读者》,构成了兰州在外地人心里的印象,也成了兰州最具标志的三张名片。

  就历史和文化的深度而言,这三张名片当然不足以承载兰州的厚重,更无法代表兰州真正的内涵,但在众多的风物中,人们记住了它、认可了它,总有人们的理由,也总有它的闪亮与可取之处。

  作为借居兰州的外来者,我对兰州的认知和了解,也是从这三张名片开始的。第一个入眼入心的便是兰州牛肉面。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调入兰州工作,吃的第一顿饭就是牛肉面。吃面前,首先被吸引的是拉面师傅飘逸洒脱的手艺。面,从来都是绵软难控的一种东西,但在师傅手里,却变得那般轻灵、生动,令人耳目一新,又心生快意。在师傅的手中,一团面犹如一团变幻莫测的云,被他们玩得上下翻飞、挥洒自如,眼花缭乱中,一碗清香可口的美食便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飘飘欲仙、以为神来之物。后来,欣赏师傅的手艺便成了我一个常来常去的享受。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尚无今日的浪漫和洒脱,从思想到手脚都还显得那样呆滞和僵硬。在一片僵滞笨拙中,突然看到世间还有这样一种洒脱和飘逸,真是让人豁然洞开、如入仙境,心中积存的压抑和负累立刻卸去大半。同样身心负重,却依然身手自如;同样身心疲惫,却依然生命光鲜,便是我对兰州人的初步印象,这感觉超过了面的本身。我不是美食家,只知道牛肉面真的很好吃、很养胃,也有许多关于文化的名堂,但我固执的认为,那手艺便是兰州人内心富足与自由的展示,也是兰州人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和诠释。在我心里,这不是一碗面,而是一首诗、一支歌、一朵花。

  在外地人眼里,兰州除了是一个地名外,实在被误解和误读的厉害,以至于让我这个寄居于此的外地人都心生怒气。在许多外地人的想象里,兰州竟然还是大漠驼队、黄沙漫天的荒漠之地。但当我提到《读者》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兰州人创办时,则令他们大吃一惊,甚至有人惊异中找来一本,急忙予以验证,发现果然如此时,则哑然不语、又陷入更大惊异了。他们一定在想,这本世界发行量第二亚洲第一的杂志,怎么可能是兰州人创办的呢?然而事实不容置疑。说实话,多年前,我也有过这样自以为是的浅陋与偏见,不过没人知晓罢了。来兰州不久,便发现《读者》真是一本好杂志,那时候叫《读者文摘》,但读了几年,竟从没有注意过创办地,直到有一天无意中看到,才瞠目一惊,又羞愧不已。二十年过去了,这本小杂志不知滋润过多少心灵,且历久弥新,在众多的杂志中仍然鹤立鸡群、独树一帜,以至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一扇窗口。而这种奇迹竟是兰州人所创造,这是怎样的一种动因和必然?不可否认,兰州由于历史与地理的特殊机缘,似乎不曾产生过名震世界、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名人,但没有文化名人就等于没有文化吗?这的确给学者们的人提出了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没有文化名人的地方却创造了一个文化名牌,这难道是一种偶然与巧合吗?我虽然回答不出缘由,但我坚信这一定不是偶然现象,其间一定蕴藏着一个更大的文化密码,需要智者予以解读。我只能说,不论你怎么看待兰州人和兰州文化,兰州人都是《读者》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值得一提的还有一本叫做《飞天》的文学杂志,仅从刊名,便足见办刊人的智慧和才情,飞天自古便是全人类梦想,竟被甘肃和兰州人拿来做了刊名,若无飞天之志,何有飞天之名?尽管我们知道这一灵感可能源于“敦煌飞天”,但仍然值得我们致敬和阅读。

  我所以将黄河放在最后说,是因为在我看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伟大,不属于一地一域,而属于全体中国人和整个中华民族。黄河对于兰州,的确有些偏爱,因为她绵延穿越无数名山古城,唯独在兰州穿城而过,使兰州人可以与她朝夕相处、声息相通。这是兰州的福气,却并不能成为骄傲和自豪的理由。如果有一点值得称道的话,那就是要感谢我们的先祖当年将城市建在了这里。从这点讲,可以断定我们兰州人的祖辈,一定是一群有先见之明的智者,他们当初的选择,使我们可以源源不断的享受母亲河的滋养和呵护,使我们有了强大的归属和依靠。因此,对于黄河,我们除了感恩与珍爱,实在应该别无他求。

  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这三个看似随意截取的画面和象征,细究一下,实在蕴藏着一个有趣的意象——一条河,代表着历史和过去,见证着明天和未来;一碗面,浓缩了兰州人对民以食为天以及人生态度的解读;一本书,像一盏文化的提灯,让世界对中国人一目了然。

  三张名片,张张名副其实,片片诗意盎然。母亲河,在这里得到最高的礼仪与敬奉;一碗面,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到正宗和真味;一本书,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走进你的心灵深处。

  追溯历史,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兰州自古就担负着桥梁和纽带的历史功用,也因此变得厚重和深刻;放眼当下,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赋予了兰州更加卓越宏伟的时代使命,古老的金城必然因此磅礴重现、金光重生。如此丰厚之地,产生三张名片自然不足为奇。

  所谓名片,不过是一个人给人最直观、最表层的印象,欲知此人真面目,还需与他交往,还需走入他的内心;一如一本书,欲知详情,还需要你打开书本,悉心品读。

  我敢保证,交往之后,你才知道,兰州人,是一群值得托付和敬佩的人;品读之后,你会发现,兰州这本书,是一部丰厚深邃、百读不厌的好书。而最后,你会在不知不觉间迷醉其中、流连忘返。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