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红色印记
投稿

贺虎,一位差点被遗忘的传奇英雄

2016-08-12 08:16:5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若瑜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贺虎,一位差点被遗忘的传奇英雄

  白皮松上弹痕犹在

  五龙山战役遗址

  张忠向记者讲述英雄的故事

  “贺办”给张老的回信

  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复函

  成县五龙山,距县城以西大约十里,算不上高大巍峨,但是在成县人的心目中,这里不仅仅是一处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块庄严神圣的红色圣地。当年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成县时,曾在山上进行过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很多红军战士牺牲在这里,其中贺虎这个名字,更是深深印在成县人民的心中。但解放后,一度有人怀疑这位红军英烈的真实存在。直到有一个矢志不渝的老人,通过多次走访和考证,让英雄之名得到证实,让英雄之魂得以告慰。

  A

  五龙山阻击战英雄壮烈牺牲

  “贺虎同志从小就参加了红军,经过历次战斗,表现英勇。他担任过战士、班长、排长、营长直至团长,在五龙山牺牲时,担任红二方面军突击队队长……”

  80岁的张忠老人一字不差、一字不落地能背出这封信件的原文,他说这封信太重要了,他一生都不可能将其遗忘。

  张忠曾担任成县宣传部副部长,他一生致力于这段历史的考证与研究,当晚报采访小分队来到成县采访时,他顶着正午的太阳,亲自带领我们上山查看战斗遗址。

  紫色的桔梗花正开满山坡,我们跟随着张老的脚步一路上山,听他讲当年发生在五龙山上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1936年9月17日红二方面军攻占成县县城后,9月27日,国民党中央陆军王均部偷渡犀牛江,沿红军来路向成县方向进犯,企图将红二方面军一举歼灭。因此,红二方面军第四师、第六师各一部迅速开往五龙山一带设防阻击敌人,以保证主力顺利北上。

  而贺虎,就是担任主要阻击任务的红二方面军青年突击队队长。红军到达成县后,贺虎很快被当地百姓认识和喜欢。一来是早年在洪湖战役中,他受伤失去了左臂,却照样横刀立马,独臂大将的形象令众人称奇;二来贺虎为人热情仗义,随身挂着烟袋,路上遇到了当地背柴的百姓,不仅下马让道,而且会为他们点烟,聊聊家常。

  五龙山地理位置独特,是成县县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国民党部队要想攻击县城,必须先跨越此山。针对敌情,红军将山顶的道观用作临时的作战指挥部,并在整座山上严密布防,阻击敌军。秋日正是多雨时节,成县阴雨连绵,山脚下的拋沙河水位上涨,形成一道护城河,使敌军难以快速接近。

  强敌面前,年轻的突击队队长贺虎泰然自若,扯掉被雨水浸湿的衣裳,赤膊上阵指挥战斗。敌我力量较为悬殊,加上红军当时的武器装备较国民党军队要远远落后,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其间发生了一件让成县百姓至今啧啧称奇的事——敌军轰炸过程中,有一发炮弹将红军临时作战指挥部的一方砖墙打透,炮弹落在了道观的供桌上,里面的指战员、为红军提供后勤服务的村民们都愣住了,紧张得屏住呼吸,等待死神的降临,然而,炮弹却一直没有爆炸……

  激战正酣时,红二方面军还未撤出成县县城的几位首长亲临前沿阵地视察。见首长不顾个人安危,贺虎心急如焚,命令警卫人员立刻护送首长进入掩体。而就在此时,他自己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他的突然牺牲让战士与当地的百姓异常悲愤,红军指战员们同仇敌忾,发誓要为队长报仇雪恨,在连绵的秋雨中一鼓作气将敌人赶到了拋沙河西岸边,完成了阻击任务。

  贺虎同志牺牲以后,残暴的敌人要将他和其他三位红军干部的遗体放在城内体育场北侧暴尸三天,不准安葬。

  直到晚间,苏维埃政权成员,不顾敌人的恐吓,将烈士遗体偷偷抢运出城,秘密安葬了。

  B

  60年矢志不渝追寻烈士英名

  解放后,成县百姓中关于贺虎的传奇故事还在流传,但一些党史军史研究却都对其人是否真实存在表示怀疑。一个正在读书的年轻人,已悄悄开始进行资料收集和研究考证。他就是今天的张忠老人。

  张老的祖父张星月当年是家乡远近闻名的兽医,一个养马医马的好把式。1936年红军来到成县时,祖父被推举为支旗村的苏维埃主席,为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选购了15匹优质战马,并四处奔波筹集资财,解决军队物资匮乏的难题。为了感谢祖父的拥军情谊,贺龙特意将自己的一些日常用品赠送给了祖父聊表谢意。

  这段光荣的家族历史深深地植根在了张老的脑海中,他从小就立志,要收集整理红军转战成县的史料,让烈士的英名永久地镌刻在世人的心碑上。

  为了证实贺虎的存在,1960年6月1日,还在师范读书的张老给当时贺龙办公室写信求信求证(贺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想了解在五龙山壮烈牺牲的贺虎烈士的生平事迹。

  出乎他意料的是,当年6月15日,他就收到了“贺办”的回信:“贺虎同志从小就参加了红军,经过历次战斗,表现英勇,他担任过战士、班长、排长、营长直至团长,在五龙山牺牲时,担任红二方面军突击队队长……”

  但这封信并没有说明贺虎与贺龙元帅之间的关系,1979年10元23日,张老又向中央军委办公室写信,并附上了1960年6月15日“贺办”的复信,想再次予以确认。

  1979年11月2日,中央军委办公厅以“军信办发字(79)第638号”文件复函中共成县委员会,这封复函的内容,张老同样可以背诵如流:你们十月廿三日寄来的的贺办一九六O年六月十五日给张中同学的复信原件,经有关同志回忆,该信是属实的……要说明的是,贺虎同志不是贺龙同志的亲兄弟。

  张老说,不是亲兄弟,有可能是堂兄弟和别的什么关系,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这封复函再一次证明了贺虎同志的真实存在。

  根据复函的提示,紧接着张老又专程前往成都,征集有关贺虎同志的生平事迹与红二方面军转战成县的革命史料,走访多名经历过长征、当时仍然健在的相关见证人,一一作了笔记,并录音保存,至此,贺虎同志的翔实史料终于取得了权威可靠的依据。

  C

  军民鱼水深情历史永远铭记

  五龙山顶,有一座庙宇,庙宇里面,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大写着:“五龙山伏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正在庙宇里干活的几位当地百姓告诉记者,这座碑是1991年,徽县的百姓为了纪念长埋山中的红军英烈,家家户户你出一元我出五毛自发筹款集资,修建了这座英雄之碑。

  2008年大地震,纪念碑也被震歪。按照一县一碑的要求,此碑需要拆除,但当地乡亲们都非常不舍……

  成县百姓和红军的鱼水关系是在血与火中凝结而成的。五龙山战役中,当地的老百姓密切配合红军,山下强坝村是红军的后勤基地,村民强克然、强克杰、强贵然等负责为红军送饭送水,并将伤病员抬下山,为他们治病疗伤。红军撤离成县以后,国民党保安队到村里搜捕伤病员,乡亲们将他们藏在玉米秆围成的草垛中,每天派人送食物药品,照顾他们。

  时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所印刷所所长的侯德成就是当年的一名红军伤员。在五龙山战斗中,他身受重伤,被当地老乡抬往强坝村,留在村民家中疗伤。

  红军离开以后,国民党保安队大肆搜捕遗留下来的红军伤员,无奈之下,村民又转移到玉米秆堆砌的草垛里,可还是有暴露的可能性,乡亲们最后将他背到离村子比较远的一个偏僻之地,以前开采过矿石的“金洞”中躲藏起来继续疗伤。

  但是,当时缺医少药,侯德成重伤难治,最后还是去世了,村民们将他埋在了金洞对面的公路旁边。

  侯家是一个典型的“红军之家”,1934年10月,红二方面军离开颚川黔边区开始长征时,他家八口人从湖南大庸三家馆漩水村全部参加了红军,包括侯德成的长子侯清芝与女儿侯幺妹(也在五龙山战役中牺牲,年仅14岁)。

  1959年,侯德成的儿子侯清芝来到徽县寻访父亲的下落,张老陪他找到了父亲的坟墓。侯清芝感慨良多,离开之际,他请求当地政府将父亲的坟茔迁到成县革命烈士陵园之中。

  五龙山顶的庙宇后方,有一株白皮松,虽经千年风雨,依然高大挺拔。举目向上,只见树冠处有好多断枝,断裂处还留着焦黑的弹痕,这些痕迹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激烈。在五龙山半坡,还有另外一株白皮松,由于一边土坡坍塌,它的部分根系暴露在外,一根粗壮的主根清晰可见,深深扎入脚下的泥土之中。

  如这两株白皮松,红军虽历经战火考验,却永远屹立于高处;红军精神虽经岁月变迁,但永远根植于大地,根植于人民心中。

  (感谢张忠先生、成县外宣办主任刘敏提供材料,陪同采访。)记者 蔡宁祯 田小东 见习记者 张蓉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若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