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投稿

甘南:把金融服务送到农牧民家门口

2016-08-11 09:44:16 来源:甘南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冯光珊(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把金融服务送到农牧民家门口

  合作市卡加曼乡洒洒村坐落在山沟里。进入村道后要转过几个大弯,才能看见远处的村庄。对于这个小藏寨,农行甘南分行合作市支行客户部经理赵淑琴和她的同事们并不陌生。自从设立金融服务点以后,她们跟着“流动银行”车不知道来过多少回了。跟往常一样,一进村子,她们顾不上休息,立即为等候已久的村民们服务起来。

  在银行服务车前排队存钱的道吉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手里拿的全是零钱。交谈后得知,他是在读大学生,暑假期间做家教、打零工,以补贴家用。对道吉来说,“流动银行”省了他不少时间和精力,整个存钱过程不到十分钟。道吉说:“现在,银行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人性化了。平时,家里给我寄生活费也是通过服务车解决的。村里人交电话费、电费什么的再也不用跑来跑去,在服务车那儿就可以当即解决,真的很方便。”

  除了“流动银行”服务车,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于一体的“四融”综合性服务平台也是一大亮点。该平台践行互联网金融扶贫,农牧民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实现小额取现、卡卡转账、账户查询以及新农保、新农合、电费、话费等代理缴费业务,同时还能实现双联惠农贷款等信贷产品的在线申请、查询、借款还款,以及各种惠农信息服务、专家问诊服务、劳务资讯服务。同时,“四融”平台还具备特色农产品购销信息发布、交易撮合、在线支付及农业生产资料、日常消费品购买等功能。据了解,农行甘南分行已在全州布放“四融”终端437台,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66%,注册客户2608户,交易金额达3.15亿元。

  近年来,农行甘南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总、分行金融扶贫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扶贫攻坚工作新要求,在州人行、州银监局的指导下,投放双联惠农、精准扶贫等贷款,不忘金融服务“三农”的使命,切实为甘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国家队”和“及时雨”的作用,彰显了甘南农行人的责任担当。2012年至今,农行甘南分行发放双联惠农贷款23.14亿元,支持农牧户3.76万户,贷款覆盖率达31.6%。2015年之前,农行甘南分行就主动承担起全州2.93万户、12.6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工作,截至目前,已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2.45亿元,惠及2.5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行甘南分行在全州农牧村建成惠农服务点507个,行政村覆盖率76%。

  洒洒村犏雌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因急需扩大生产养殖规模,通过申请后,从农行获得双联惠农贷款2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20万元,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眼下,合作社已经建成标准牛棚8座,养殖犏雌牛和牛犊140多头,年产鲜奶3.8万多斤,除去各项费用后,净收入19万元,户均收入2万多元。此外,农行还贷款支持该社社员种植大黄等藏药材150亩,今年底预计户均总收入可达7.5万元,人均收入可达1.25万元,整个村9户农牧户全部实现脱贫。

  象给合作市卡加曼乡洒洒自然村犏雌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一样,农行甘南分行承贷主体主推“专业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实现贷款资金集中投入,使用和管理,打造大户带小户,能人带群众的扶贫开发新模式,也支持单户自主发展、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灵活支付模式,贷款的81.8%投向了牛羊养殖业,18.2%投向了种植业,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30%以上。

  合作市勒秀乡麻木索那村村民卡毛加,家里8口人,多次到农行贷到双联惠农贷款、精准扶贫款,五户联保贷款,每次都能按时还贷,成为农行诚信客户。自从有了农行的扶贫贷款支持,他的牛羊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收入逐年提高,一天天好起来的日子让他眼角眉梢都洋溢着喜悦之情。他告诉记者,今年农行给他贷了5万元,他全部买了牛。从今年牛羊出栏价格和市场行情看,收入8万元应该没问题。“农行发放的扶贫贷款对于我们这些贫困户来说,真的是下了一场及时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卡毛加感慨地说。

  农行甘南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农行还将持续推进双联惠农贷款投放工作,全力支持甘南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全面完成精准扶贫贷款投放任务,加强农户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加快“四融”平台建设,让互联网金融下乡、农产品上线,搭建精准扶贫新舞台。甘南农行人将履行责任担当,做到甘南藏区一天不脱贫、甘南农行金融扶贫一天不退出。

  记者 苏琳喜 杨晓飞 石凯平

文章来源:甘南日报 责任编辑:冯光珊(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