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红色印记
投稿

红二十五军过境天水秦安留下骄傲回忆

2016-08-05 08:58:1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若瑜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还记得当年红军首长的模样

  红二十五军过境秦安留下骄傲回忆

  南瓦堡子遗址

  秦安县解放纪念馆

  安伏村的老屋

  秦安县前党史办副主任邓琳(左)讲述南瓦堡子战斗过程

  夏日的早晨明亮清朗,“信仰的力量”第一分队挥别了如诗如画的陇南,沿着80年前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线,前往天水。伏羲女娲在天水肇启了华夏悠久的文明,大地湾里仍旧保留着民族远古的遗迹,人人皆知天水美。然而,80年前,这里也曾响起过阵阵枪声。1935年8月3日,红二十五军攻占两当县城后,部队向北行军,8月9日夜间,副军长徐海东亲率第223团2营,一举攻克了天水北关。时任国民党甘肃省主席、驻甘绥靖公署主任的朱绍良急电国民党第3军第12师(驻甘谷、武山),第51军114师(驻清水)以及甘肃交通司令部王富德团星夜驰援,双方激战一夜,难分胜负。敌众我寡,援敌即将兵临城下,红军面临被国民党军队前后夹击的危险,遂决定弃攻天水,转向凤凰山,经沿河城(新阳镇)北渡渭河。8月11日,登蜉蝣咀从料光石岘入境,经千户、西川一线向秦安县城疾进。如今的天水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早已看不到当年两军交战的惨烈景象,但历史依然真实存在。

  南瓦堡子战役

  在秦安县前党史办副主任邓琳、党史办干事杨振军的陪同下,采访组一行前往南瓦堡子战斗遗址。

  沿途的小村庄静悄悄地坐落在半山腰,漫山遍野的梯田里桃树林郁郁葱葱。邓琳先生告诉我们,这些梯田都是解放后修建的,当年红军来到这里时,到处都是荆棘和林莽。

  爬上两人高的田埂,穿过漫过膝盖的荒草丛,太阳热辣辣地烤着地面,每个人的小腿都被刺得既疼又痒,终于看到了南瓦堡子——半圈黄土砌成的高墙。

  1935年8月11日上午,红二十五军向秦安县城疾进,国民党王富德团奉命截击,团部驻扎在云山镇,命令下属王子烈连前往革家堡、南瓦窑一带侦察、阻击红军队伍。红军进入秦安县千户镇后,得知有敌军绕道截击,派出一支先锋队,东越葫芦河,与其在南瓦堡子一带交火。

  站在当年战场的制高点向下俯视,视野十分开阔,地形呈驼峰状,沟底正是当年的交通要道——华双公路。华双公路起于我省通渭县华家岭,止于陕西省双石铺(现凤县境内),是当年甘肃进入成都、重庆的必经之路。

  红二十五军当年以“娃娃兵”著称,战士们多数都是十几岁的少年,身手十分敏捷,这支先锋队急行军更是速度飞快,在敌人未到达之前,先行在驼峰位置布了两道阻击防线,一道在前面的开阔地,一道在堡子里面。

  敌军行至驼峰谷底,第一道阻击线旋即开火。子弹密集如雨,措手不及的敌人摸不清虚实,无法判断这支部队是不是红军主力,更不知两边的山峦中有没有更多的埋伏,立即溃逃。留在堡子里的第二道阻击线根本没有用上。

  王子烈连败北以后,王富德团逃往天水,国民党秦安县县长杨天柱闻讯后大惊失色,慌忙带领5名警备队员化装出城向东南方向潜逃,甘肃交通司令部派驻秦安县城的王介臣驻军,料难抵抗,亦即逃跑,城内居民不明就里,纷纷出城躲避。

  先锋队获胜后,迅速赶往秦安县城,而经六十里急行军的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下山后,从神明川(农民村)、川口直插葫芦河,徒步渡河,经饮马巷前往县城,快到县城时,又派出一支小分队,从县城另一侧夹攻。小分队、先锋队和主力形成三路夹击之势,守城敌军闻风而逃,红军轻而易举控制了整个县城。

  攻克秦安后,敌人极为震惊,急忙派出更多军队集中围剿红二十五军。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红二十五军军部领导决定继续向敌人纵深挺进,控制西兰公路,牵制国民党第37军毛炳文等部,策应主力红军北上,并决定如果接不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就进军陕北,同刘志丹同志领导的陕甘红军会合。

  1935年8月12日,红二十五军放弃秦安县城,经十里铺、锁子峡、叶家堡北上,当日行军30多里,到达安伏乡境内宿营,一部分驻沿川的集贤、龚川等村,一部分上山驻水泉湾、剪子湾、高家硬湾等村,军直属分队驻安伏镇,军部设在安伏村村民伏国栋的家中。

  宿营安伏村

  在秦安县党史办副主任郭金玲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安伏村。伏子奎已经在自家老屋的大门前等候我们多时了,走进这所声名远播的老屋,这里曾经有过程子华、徐海东的身影,他们睡过的土炕仍在,占了老屋将近一半。

  说起伯父伏国栋的故事,伏子奎自豪的语气中,更是满含着骄傲和笃定。

  家门口就是著名的交通要道西兰公路,伏子奎说,父亲曾经告诉他,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来来往往的各类军队络绎不绝,村民们饱受折磨煎熬。一听到又有部队进村了,大家纷纷逃进山里躲了起来,但是,他的伯父伏国栋没有走。

  他不想再逃了,安顿了家眷,他站在家门口,等待着未知的命运。伏家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从眼前老屋考究的木砌雕栏中依稀还能看到它当年的风采。

  红二十五军军直属分队一进村子,就看到了门口站着的伏国栋,和他与众不同的家,程子华、徐海东对他伯父态度友好,伯父逐渐打消了顾虑,热情地接待着他们。

  1935年8月12日深夜,就在这间屋子里,红二十五军首长吴焕先、徐海东与回家养病的国民党新一军邓宝珊部副官高拱辰彻夜长谈,详细地询问了朱绍良等人的近况,兰州、榆中、通渭、隆德、固原等地国民党的驻军部署、部队装备、作战能力以及邓宝珊等新一军的情况。或许正是在这次的夜半长谈里种下的思想种子,1949年9月19日,高拱辰在绥远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红军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让所有的村民很快放下了戒备,伏国栋甚至让先前被他藏起来11岁的儿子和12岁的堂弟(讲述人的父亲)出来见见红军。伏子奎曾问过父亲,记不记得红军的长相,父亲告诉他,其他的记不住了,印象中他们身后都背着一个很大的草帽,有一个人身材非常魁梧,长相憨厚。后来,他才知道父亲见到的正是徐海东。

  8月13日凌晨红二十五军主力从安伏村及周围驻地出发,由伏国栋等人当向导,沿麻家湾梁从魏店乡龙王庙村出境。家中曾保留了红军当时使用过的菜刀、香皂盒等物品,解放以后悉数捐赠给了秦安县博物馆。

  为了保护这个老屋,伏子奎特意为院子改好水道,他希望政府能修缮一下,保存好这份珍贵的文物。

  部队离开后,当地的土匪将伏国栋锁在这间屋子中严刑拷打,逼问红军有没有给他留下武器弹药。不堪受辱和酷刑的伏国栋,服了一种毒草药想一死了之,晕倒后,求生的本能让他趁土匪不注意连夜逃走了。当天凌晨3点,伏国栋逃到了龚川,当地压粉条的老乡听见动静,认出是安伏村的伏国栋,给他灌了浆水解毒……

  听着伏子奎神采奕奕地讲伯父的故事,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百感交集,此时正是村民们采摘花椒的农忙时节,这个时候打扰伏子奎,我们感到十分过意不去。但伏子奎说,祖上留下了这栋老房子,留下了这段珍贵的历史,不仅是伏家的骄傲,更是秦安人的光荣。当年朝不保夕的岁月里,伯父尚能慷慨待客,如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安定富足,是自己家里一份莫大的荣耀。

  如今秦安以蜜桃闻名于世,中国古代对于桃的描写,大抵都充满诗意,从“桃之夭夭”到“桃花源记”,无不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年红军战斗过的那些地方,如今变成了大片的梯田和桃林,鲜红的桃子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空气里都是诱人的喜庆和甜蜜。郭金玲告诉我们,秦安一中目前的二本升学率已经高达80%以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教育文化,秦安都称得上硕果累累!

  (感谢秦安县前党史办副主任邓琳、现党史办副主任郭金玲、党史办干事杨振军陪同采访,提供材料) 记者 蔡宁祯 田小东 哈丽娜 见习记者 张蓉 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若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