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红色印记
投稿

红军入甘第一站——杨店古镇

2016-08-04 09:01:4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若瑜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红军入甘第一站——杨店古镇

  杨店古镇客店牌匾与简介

  杨店古镇今貌

  杨店古镇客店

  采访古镇李家车马店主人梁新民

  杨店古镇的村口,有一株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槐,斑驳老旧的树干上,刻印着岁月的无声流转和历史的起伏变迁。古槐下立着一块石碑,基座垒以青砖,上面刻着“西汉故道县遗址”几个大字。杨店古称“故道县”,自古以来是出甘、入陕、通川的交通要道,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茶盐古道和兵家相争的要塞之地。后来更名“杨店”,仅从字面理解,就能知道古镇的特征——曾经商贸发达,客店林立。“信仰的力量”采访组第一站就在这里,因为这里是当年红军长征进入甘肃的第一站。

  1935年8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的率领下进入甘肃境内,在杨店短暂休息,补充军需,召开军事会议,并于8月3日打响了红军进入甘肃的第一仗——野狐嘴战役,顺利攻克了两当县城。

  1936年陈伯均、王震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第六军从陕西凤县的康家砭进入灵官峡的崇山峻岭之间,几经辗转来到杨店,在此休整了17天左右。

  采访组第一小分队来到这里的时候正是正午,整个杨店静逸、安详。除了村口,还有三棵老槐树沿街静立。如果老树有生命的话,一定不会忘记,80年前,有一群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曾经背靠着“自己”,在绿荫下休息,之后,他们集合立正,神情肃穆,高声呐喊出革命的号子,整装出发!

  明清时期阁楼式风格的古老建筑,已经有些沉旧,木雕门面牌匾上刻着的“万全老店”、“张家客店”、“骆宾王家”等字样,依然在述说着这里当年的繁盛,曾经不分昼夜,迎接着南来北往的过客。在这些店名之下,大多都有新的铭牌,上面写着“1935年7月底红二十五军驻地”“1936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红六军十六师驻地”的字样……

  正午时分,街道静悄悄的,一个人影都没有,两旁的店门半掩,主人正在悠闲地睡着午觉。记者挨家挨户地打听当年红军路过这里的情形,然而,绝大多数的村民只是迷惘地摇了摇头。毕竟,八十年过去了,太多故事经不住时光的打磨,已随岁月远去。

  几只田园犬躺在马路中间,懒散地打着盹儿,听到脚步声,艰难地眨了眨眼睛,又睡了过去。还好,我们遇到了“李家车马店”的主人梁新成,院子里的老屋已经破落,但色调古朴纯正,依稀还是当年模样。

  梁先生告诉我们,这家店是他的爷爷经营起来,以前交通非常不便,自四川或者陕西进入甘肃,路途遥远艰辛,必须在杨店住宿休整,才能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两当。当年长征军队来到这里时,几乎所有的客店都住满了红军。爷爷的车马店规模比较大,可以容纳三、四十人,相对于一般的客店,车马店还可以接纳马匹、毛驴、骆驼、骡子以及马车、牛车等,当年就有一部分红军战士在爷爷的车马店里住宿。

  由于修建年代已经久远,很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损坏较为严重,2008年受汶川地震波及,更是雪上加霜,很多墙体倾斜,屋顶坍塌。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保存较为完整的老屋上体会到什么叫做真正的“雕梁画栋”。梁先生看着自家老屋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乃至柱脚房梁的花纹图案,叹了口气,流露出深深的无力感。

  临别之际,热心的梁新成还为我们赠送了《红色两当》这本书,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杨店。所幸的是,这里已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授牌为“杨店明清古建一条街”和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两当县政府正在多方争取项目申报及修缮保护的前期准备工作,但愿杨店古镇能够再现“故道”昔日风采,留住记忆的年轮,实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从杨店返回,我们途径当年红军走过的灵官峡,公路宽阔平整,一路景色宜人,白皮松天然林以其独特的风姿向人们展示着“故道松涛”的新韵。放眼望去,林木藤蔓遮掩,青山环抱,层峦叠嶂,苍翠可人,这里已被列为“省级白皮松自然保护区”。下车拍照时,见昨夜下过雨的乡间小道依然十分泥泞,遥想当年红军过境,他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枪林弹雨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艰难前行,不禁唏嘘感叹。

  红军入甘首战——野狐嘴战役

  1935年7月31日,红二十五军攻占川陕公路要地双石铺(今陕西凤县县城),俘获敌军少将参议一名,还缴获文件、报纸若干份。其中,7月16日的《大公报》有“松潘西南连日有激战”字样;7月22日又报道,“朱、毛部已越过六千公尺的巴郎山,向北行进…似有窥甘青交界之洮州、岷县、西固等处。”当时的红二十五军没有电台,根据俘获敌人的口供和《大公报》报道及缴获的文件等情报,证实中央红军正在北上,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鲁大昌新编第十四军、王均第三军、邓宝珊新编第一军及马鸿宾第三十五师均部署于川西北和甘南边境、渭河沿线及西兰公路上堵截中央红军,企图阻止其北上。根据这一情况,红二十五军领导迅速做出决定:立即进入甘肃,威胁敌人后方,牵制并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减轻中央红军压力,积极配合中央红军北上。

  陕甘两省交界处

  两当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小陇山茫茫林海腹地,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属嘉陵江上游地区。北靠天水,西邻徽县,东南二面与陕西宝鸡、汉中接壤,素有“秦陇之捍蔽,巴蜀之襟喉”之称,战略位置十分关键。

  入甘后,红军在杨店进行了十分短暂的修整,并在张果老洞召开紧急会议,商议攻打两当县城。8月3日上午,部队进至距县城13公里的灵官殿村,兵分3路对县城发起进攻,红军进入甘肃的第一仗——野狐嘴战役打响了。双方激战3个多小时,红军大获全胜,攻克两当县城,活捉了两当县保安队副队长乔玉良、分队队长朱玉明以及30余名士兵,不幸的是,我军7名红军战士血染野狐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红军入城以后,打开监狱,释放多名在押人员,对被俘士兵进行教育后管一顿饭,每人发5块银元,全部放回,当天晚上,将乔玉良、朱玉明以及一名保安队的副区长罗朝礼在东城门外的河滩处决。

  同时,红军为农户送去食盐、火柴等生活用品,挨家挨户宣讲革命道理,发放进步书籍和传单,并在火神庙、太阳、任湾、前川等村的树上、路边石崖上刻下“一切权利属于苏维埃!只有红军保护农民!建立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革命口号。此外,红军还组织戏剧表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红军的革命理念,这是一支抗日爱国的军队,是为贫苦百姓打天下的队伍,进步思想在两当得到了广泛传播,革命的火种一路蔓延,群众深受鼓舞。

  正是这种对革命精神超乎寻常的信仰,激励着两当的英雄儿女,使他们很多人肩负起大时代的使命,坚定地投身进革命的洪流中。在后来的成徽两康战役时,80多名两当儿女加入红军,跟随长征队伍北上。

  他们中的大多数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生命,解放后健在的有记录的只剩两人,其中一名一生无儿无女,已经辞世,还有一名就是两当著名的抗日英模——杨松林。1918年6月杨松林出生于甘肃省两当县兴化乡红庙村杨家咀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6年10月1日,在两当县城跟随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入伍,自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其后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八一奖章”、“独立自由奖章”和“三级解放勋章”等荣誉。转业以后,历任广东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等职。1984年,享受正厅级待遇离休。2003年12月16日因病在广东省广州市逝世。

  2015年11月21日,杨松林的儿女们向两当兵变纪念馆捐赠了他们珍藏了几十年的革命文物共计26件,其中包括记述杨老的影像资料、生前使用过的皮箱、大衣和4本证书。特别是9枚纪念章和功勋章,是杨老为党和国家奋斗一生的最好见证。他是两当人的骄傲。记者 蔡宁祯 田小东 见习记者 张蓉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若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