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正文
投稿

西北师大知行学院农村支教 用爱点燃留守儿童的希望/图

2016-07-23 15:07:38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问道祁山堡,寻根西垂陵”,这是对甘肃省陇南市祁山镇最响亮的广告语。2016年7月9日,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新闻传媒系的21名支教队员,满怀激情前往礼县,他们兵分两路,在祁山镇祁山学区康杨小学和五一小学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义务支教活动。支教期间,队员们不光教授孩子们书本知识,更从精神方面关爱当地留守儿童,同时,他们也联合社会爱心人士,将募集的课桌、椅子、电脑、电子琴、吉他等爱心物资捐赠给当地学校,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大学生:赶赴农村支教帮助孩子也锻炼自己

  记者了解到,前往礼县祁山学区康杨小学和五一小学支教的这21名队员,他们都是来自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传媒系的大学生。队员们在老师纪全艳的带队下,于7月9日早晨从兰州出发,倒了4次车,直到当晚7时许才辗转赶到了目的地。

  带队老师纪全艳告诉记者,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学校组建了34支队伍,新闻传媒系2支队伍。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新闻传媒系的支教点也在陇南礼县,今年在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他们再次来到陇南礼县,

  在五一小学支教的队员米天乐和李楠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第二次支教,每一次到农村支教,可以帮助当地的孩子们,感觉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非常开心,也很有成就感。话语间,在康杨小学支教的张珊珊笑着说,她自己也能从孩子们身上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比如坚强勇敢。

  留守儿童:长大后我们会到山外面去找你们

  据了解,康集村是礼县祁山镇较偏远的村庄之一,由于当地群众经济基础以务农为主为主,为了生计,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五一小学校长苏子锋告诉记者,康杨小学和五一小学178名学生,80%左右都是留守儿童。

  7月16日,在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新闻传媒系支教活动汇报演出的现场,记者看到孩子们表演的节目精彩纷呈,有相声,大合唱、时装秀、舞蹈、军体拳等,孩子们从动作到神态,对每个节目诠释的都很到位。采访表演完节目的孩子,他们异口同声告诉记者,所有的节目都是支教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排练的。

  当记者问孩子们:“最想对支教的老师说什么时?”五一小学5年级的小男孩双卫龙还没说话先哭了。原来双卫龙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家庭很困难,母亲常年有病,他的父亲除了农忙其他时间都外出打工。平复心情之后,双卫龙说:“我会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山外面找你们”。

  爱心人士: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爱心无价,真情永存。义务支教的时间虽然很有限,可是,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新闻传媒系支教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全力为祁山镇康杨小学和五一小学的孩子们服务。他们从兰州出发时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60本书籍,文具等,也为当地学校的老师们带了文件夹、工作笔记等办公用品。

  了解到当地学校的孩子三四个人挤在一张破旧的课桌上刻苦学习,纪全艳老师和队员们既感动,又心酸,他们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广泛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大家纷纷献出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康杨小学捐赠了121套桌椅、为康杨小学及五一小学捐赠了162件衣服、2架电钢琴,祁山镇政府综治办副主任杨虎以个人名义为学校捐赠2台电脑、2把吉他和一些日常办公用具。7月16日上午,在捐赠仪式现场,爱心人士赵晓燕呼吁道,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农村教育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国际友人:你们所做的事情是伟大的

  记者注意到,除常规的教学,爱心捐赠活动之外,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新闻传媒系的支教活动还邀请了一名来自苏丹的外教,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这名外教名Elsunni(译:艾苏尼) ,也是西北师范大学的一名教育学在读博士,他和支教队员们一起为山区的孩子服务。

  看着支教团队为祁山镇康杨小学和五一小学所捐赠的爱心物资,感受着每个队员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在7月16日的文艺汇演和捐赠仪式的现场,艾苏尼动情地赞扬道:“你们所做的事情是伟大的,这让我了解到你们是如何帮助和照顾孩子们,你们是如何的重视农村教育,这让我非常感动。”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