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临夏
投稿

临夏州教育事业发展巡礼之康乐县篇

2016-07-19 10:33:39 来源:中国甘肃网-临夏民族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教育托起小康梦

  全州教育事业发展巡礼之康乐县篇

  七月的康乐,山川秀美,景色如画。站在位于县城南部的象山上鸟瞰县城,城东新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耀眼。在这个寸土寸金之地,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组成的“一条龙”教育园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人才为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该县在城市规划中坚持将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审时度势,把城东新区定位为教育之城,选择最好的地段,投资3.8亿元,先后建成了占地面积360亩、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的城东幼儿园、城东小学、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康乐中学、儿童福利院、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临夏康乐校区,形成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仅从这一点就可看出康乐县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城东幼儿园,被称为农村孩子的乐园。该园共有幼儿541名,分为10个班,其中农村户口的孩子占到了80%,留守儿童占到了20%。自该园建成以来,已成为康乐县城孩子最多的幼儿园,挑起了全县学前教育的大梁。“今天,马燕燕小朋友的手工做得最好,奖励一朵小红花”。记者推门进入大三班教室时,老师正在点评孩子们的手工制作。原来,大三班的小朋友马燕燕老家住八丹乡李子堡村。这几年父母外出打工,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县城买了房子。可是以前县城幼儿园少,像她这样户籍在农村且留守的学龄前儿童,要想入个园十分困难。面对群众们的呼声,该县在县城城东新区建起了这所幼儿园。如今,马燕燕和县城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朗朗的读书声、装备完善的实验室、标准化的体育场、气派的教学楼……与城东幼儿园遥相呼应的便是城东小学。据城东小学副校长马秀霞介绍,该校建校前,因为县城只有一所小学,每年有五六百名学生因为校舍紧张而无法就近入学。2013年2月,城东小学建成招生,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目前,该校共有学生1461人,占县城小学生的40%。

  二(2)班学生马牧野住附城镇中元村,步行到学校只需10分钟。因为路途短,马牧野从一年级开始就不用家长接送。“现在这所学校不但离家近,而且环境特别好,我一定会好好念书,考一个理想的大学。”马牧野这样告诉记者。

  更为出彩的是该县的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康乐中学是该县投资1.38亿元新建的全县第二所独立高中。自成立以来,该校就结合当地实际,以“创办特色学校,办群众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管理强校、教研兴校、文体活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把“育人为本、控辍保学、优化服务、狠抓管理、提高质量、依法治校、平安和谐”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高考上线率和高考录取人数一直占据全县榜首。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职业教育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经济竞争力增强的大事。今后我县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全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康乐县副县长马彦林说。而全州唯一一所职业教育高等院校——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临夏康乐校区是临夏、定西、甘南州最大的建筑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它的建成使用,将进一步加快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和提升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临夏康乐校区每年向康乐县定向招生100名,培训农民工1000名以上,实现了康乐学生在家门口接受高等教育的夙愿。

  城东幼儿园、城东小学、康乐中学、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临夏康乐校区……一个教育园区,只是该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浓缩版”。漫步于园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该县教育体系的日臻完善,更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近年来,康乐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优质均衡、促进公平为工作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为工作着力点,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今年,该县参加高考的1965名考生中,上线(不含艺术类)1783人,其中,重点本科56人,普通本科130人,民族本科165人,独立本科226人。

  尤其是在教育投入方面,该县将教育发展放在民生之首,始终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教育经费11.15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20.42%,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1亿多元。教育经费平均每年按20.92%的比例稳步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平均每年按21.51%的比例稳步增长,预算内教育经费平均每年按20.44%的比例稳步增长。生均教育事业费由2011年的4398元增加到2015年的9123元,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由2011年的4277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8647元。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学前教育、灾后重建、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薄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68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总面积达13.88万平方米,共排除学校危房46992.95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学校207所,缓解了师生无条件寄宿、寄宿条件差和县镇中小学班额过大的问题。

  真金白银的投入带来的是教育基础设施的巨大改观。如今,不管是漫步在县城,还是走进乡镇,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学校了。只见一栋栋教学楼平地拔起,学生老师住宿楼、教学楼、学生食堂、运动场等应有尽有,五颜六色的花圃与设计精美的宣传栏,把校园装扮得格外漂亮。

  已退休的原虎关乡吴坪小学校长马廷祥对这巨大的变化深有感触,他说:“‘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这是几十年前吴坪小学办学条件的真实写照。低矮的教室,简陋的桌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顶酷暑,冬天冒严寒,但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有暖气宽敞明亮的教室。在这样的环境里教书,不但孩子们不用受苦,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也得到极大提高。”

  欲强教,先强师;欲育人,先育己。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是教育质量的源头活水。为此,该县全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今年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招聘免费师范生和紧缺学科教师1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招录教师125名,其中幼儿园教师21名,特岗教师97名,全县教师总数达到3147名,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共有490名教师分别参加了“国培计划”“美丽园丁”“金色种子”上海民生、华信基金及岗前培训,培训教师5293人(次)。

  基实奠定千秋业,柱正撑起万年梁。中国梦是民族梦,中国梦也是教育梦。教育创造未来,知识改变命运。展望未来,康乐教育必将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奋勇前行,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在均衡提质跨越发展中托起美好的小康梦!(记者 马龙 黎元军)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临夏民族日报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