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提升理性素养
郝会龙
理性是人类的特质,指引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理性素养包括理性思维能力和理性行为能力。何谓理性思维能力?尽管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做过不同的阐释,但多数人将其看作是一种逻辑地科学地认知世界、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理性行为能力则是一种在理性思维指导下的选择和操作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理性行为能力作为理性素养的一体两面,紧密相连、有机统一。理性素养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强弱的核心要素之一。领导干部的理性素养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领导干部提升理性素养,应着重在科学理性、实践理性和社会理性方面下功夫。
科学理性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理性就要尊重规律。领导干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讲求科学理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认识把握规律离不开学习,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要学习自然科学,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步伐;学习哲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社会科学,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特别注意结合工作实际带着问题学,真正把握工作对象的本质规律,做到对工作想清楚、说明白、干到位。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机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逐渐凸显,粗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国企改革、安全生产、化解过剩产能、互联网金融管控等领域,各种利益矛盾交织碰撞。应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尤其需要提升科学理性素养。领导干部必须认清,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要从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出发研究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当前,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无所适从,不会为、不善为,一些领导干部甚至存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要知道,那种习惯于拍脑袋决策、仅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科学理性,用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制定政策、指导工作。为此,应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成为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
实践理性是人在科学理性指导下的实践能力,集中体现在一个“做”字上。作为领导干部,遇到事情不仅要想该不该做,而且要想怎么做、用什么方法做、在什么时机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这就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这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需要不断提升实践理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理性资源。领导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解决发展难题、攻克体制机制痼疾、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智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是实用的,但又是分散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善于对其加以提炼,使之成为系统的实践理性。法律和规章制度是实践的结晶,也是实践理性必须坚守的底线。干工作只有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才能少走弯路。因此,领导干部要提升实践理性,必须牢固树立规则意识。提升实践理性还要求领导干部以工匠精神对待事业,耐得住寂寞,少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多些真抓实干、为官善为。研判形势要精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及时对宏观和微观、总量和结构、整体和局部、静态和动态、国内和国际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事物的现状和走势,见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制定政策要精准,着眼于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含糊其辞、无的放矢。决策部署要精心,做到严谨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真正吃透上情、了解下情。
社会理性这里主要是指人在科学理性、实践理性指引下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事情最终要由人来做,而人处在社会之中。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其社会理性集中体现在知人、识人、用人的能力上。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导致用人不当、用人失误。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善于全面、历史、发展地考察人。知人的目的在于善用,要把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机用到合适的岗位,懂得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善于用人还要求领导干部搞好团结,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仅靠一己之力干不成事,更干不好事。有智慧的领导干部往往具有亲和力,善于发现每位同志的聪明才智,使人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才,团结带领大家一起干事创业。领导干部不仅要团结与自己意见一致的同志,还要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同志。这考验领导干部的容人雅量和气魄,也是领导干部社会理性的重要体现。当然,讲团结的前提是讲原则。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也有人情世故,也要和身边的同志打成一片。但讲人情不能违反党性原则,不能因为讲人情就不讲党性修养。这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情观,做到讲人情不丢党性、不违反原则。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慎重交友、时刻自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