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以不当方式抢生源”应予惩处
何勇海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严禁各个高校以不当方式争抢生源,严格执行招生政策。《通知》还要求各地各校招生录取时,需认真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复查,严查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及违规录取的新生。(6月30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出炉,高校招生工作也逐步展开,包括清华、北大等中国顶尖大学在内的高校,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抢夺高分考生。在这场如火如荼的“生源抢夺战”中,不少外国高校也参与进来,觊觎优秀学生,让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为防止乱象再度出现,教育主管部门确实有必要提前规范,以防患于未然。
说到抢生源,不得不提及去年招生季,发生在清华与北大身上的一场轰动全国的“掐架”与“互撕”。一方说,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北大的考生挨个打电话,称对方欺骗考生;另一方则随即回应称,对方拿钱诱惑考生。骂战一时间难分胜负,让网友徒叹“斯文扫地”。更离谱的是,有两地的高考查分系统尚未开启,某市文科第一名就接到国内一顶尖学府招生负责人的报喜电话;某省文理科排名前10名的高分生,同样已经陆续收到某些高校的报喜,不能不让人感到蹊跷。
如此争抢优质生源,显然属于“以不当方式抢生源”之列。且不说互相攻击是不文明的表现,不该是高校的所作所为。单就如此抢生源对高校的影响来说,必然会扰乱招生秩序,损伤高校在老百姓心中、在国际教育界的良好形象。这种不健康的招生生态,岂不是会让老百姓担心,高校如何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像“提前报喜”之类的争抢先机,也折射出某些考试院在泄露秘密的同时,也在帮助个别高校抢夺生源,对其他高校是不公平的。
此番教育部严禁以不当方式争抢生源,期待该禁令真能管住高校针对学生搞“提前报喜”或“利益诱惑”,或者对竞争对手搞“暗中互黑”或“当面互掐”。不以不当方式抢生源,一方面,是保障考生自主选择权的需要。在“抢人大战”中,考生与家长“树欲静而风不止”,难免不被一些高校所误导或诱导;另一方面,是保障高校公平招生秩序的需要。一些高校通过种种不正当方式,对优质生源进行“掐尖收割”,势必让其他高校产生紧迫感,从而出现更多的无序竞争。
要让这个禁令产生实效,还得制定具有威慑力的处罚措施。对在全国人民面前“掐架”与“互撕”的高校招生人员、招生负责人甚至于高校领导,予以必要的惩处,才能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