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市场隐患多提升改造势在必行
中国甘肃网6月24日讯 据鑫报报道 (记者 沙莎) 兰州绿色市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和平路1号,经营17年来,由最初的3个室外大棚发展到现有374家商户的室内大型配送、批发市场。绿色市场作为兰州市水产品及肉禽类产品的批发集散市场,为丰富广大市民菜篮子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该市场在经营过程中在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多重隐患,不但给经营者和市民带来人身财产安全隐患,还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为此,3月31日,城关区政府发出《关于关闭绿色市场的通告》,提升改造提上议事日程。据悉,该市场原本定于4月30日闭市,随后进行公开的招商招标,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改造,原定改造工程于6月启动。但是碍于商户们拒绝搬迁,改造何时能进行?
“脏乱差”成绿色市场标签之一
近年来,媒体多次报道绿色市场环境差的问题,有关于水产区域污物、污水乱排的问题,也有家禽区域恶臭、鸡毛乱飞的问题,还有市场下水不畅污水横流的问题,“脏乱差”成了绿色市场的标签之一。6月22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绿色市场,市场东西两个大门各种车辆进进出出,很多拉运海鲜水产的大中型货车抵达市场院中便开始排水卸货,不大的市场院落中停满车辆。拉货的车,购物的车将绿色市场堵得水泄不通,充斥着鱼腥味的污水在路面四溢。购物的市民踏着脏水,人车并行,穿梭交汇,见缝插针的三轮货运电动车与人擦肩而过,十分危险。
刚进市场大门,一股浓烈的腥味就扑鼻而来。市场通道里垃圾遍地,有被拔除的小龙虾头,也有废旧塑料袋。在水产品区,正在采购的市民们就在巷道的污水里穿行,地砖年久失修,一不小心还会踩到“水雷”,溅起一身泥水渍。各家商铺前还摆着许多用来装水产海鲜品的塑料泡沫大箱子,一些三轮车、摩托车也停在这里,令这片区域的地面更加脏乱不堪,让人几乎无处下脚。
“太乱太脏了,我平日里就来这里买点鱼虾,一般都是在最前面的几家店铺买完赶紧离开,多挑一会就会被气味熏晕。”前来购买水产品的一位市民一边快速挑拣大虾,一边对记者说。“市场这么大,却没有一个正规的排水口和垃圾堆放处,太脏太乱了。”刚刚购买完食材的市民李大妈指着路面上一处直径不足30厘米的排水地洞,无奈地摇头。
自2002年铁路局市场搬迁入驻绿色市场后,绿色市场增加了水产、肉食等农副产品。其市场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经营的蔬菜、水果几乎不用水,市场设计时,排水道很小,排水硬件设施先天不足,但现在经营的鲜活水产品却需要大量的水,经改造的上下水设施总是难以满足要求,污水横流现象成了这个市场的最大“顽症”。记者沿着市场内走访,其中一户商户需要排放店内的污水,水管随意放在地上,污水一部分流进通道中央的排水口,更多的则在地板上肆意乱流,就连旁边商户门前也全都是水。
采访中其中一位商户对记者说,市场排水系统跟不上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毕竟市场用地是租来的,这些年来也未进行过改建提升,商户们只好将就着过,“污水多了买主们也会嫌弃,好几次我看到有顾客要进来买东西,却因为门前的污水而转身去了别家店铺,心里也不是滋味。”一位售卖水产品的商户对记者说。
氧气瓶随意摆放绿色市场存在安全隐患
绿色市场占地2万平方米,使用面积8200平方米,随着规模不断增大,商铺数量增多,其用电、用火和安全管理漏洞很突出。加之,市场商户大多数为外来流动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火灾隐患也普遍存在。记者走访发现,该市场除了“脏乱差”问题严重外,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安全疏散等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根据兰州市消防部门提供的调查报告,绿色市场的火灾隐患主要包括,第一,防火间距不足,建筑面耐火等级低,集中聚集且部分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6米,部分区域甚至无防火间距;第二,市场经营户消防安全基础薄弱,消防管理组织松散、管理人员混乱,疏散楼梯设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第三,市场人员流动大,氧气罐、电气设备、电暖器等易燃、易爆物大量使用,经营户长期带险经营,一旦失火极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据了解,自绿色市场投入使用以来,兰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城关区大队每年投入大量警力,以日常监督检查和各类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多次检查并督促整改。督促市场配备了一批消防器材,还配备了微型消防车。但是由于该市场建成较早,存在一些先天不足,给彻底整改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相关商务、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曾责令市场方即时清理氧气气瓶,防止气瓶泄露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责令市场方对疏散楼梯设置不规范其无法改正的建筑停止使用。然而,几乎在每一个水产商铺门前都摆放着一个氧气气瓶。往来的市民及商户多有吸烟者,万一一个不小心,气瓶漏气遇上烟头明火,可就麻烦了。
“嘀嘀嘀,让一让,让一让。”在绿色市场内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有人骑着电动三轮车在狭窄的通道里横冲直撞,一边按着喇叭一边叫旁人避让,三轮车绕过行人、绕过摆堆积在道内的货品、箱子,一路冲过。绿色市场另一个安全隐患就是疏散通道被货品和车辆占据,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市场内374户商户,上千余人很难立刻疏散逃离。如此隐患重重,消防部门曾建议城关区政府将绿色市场列入计划整体改造,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除此之外,市场内“三合一”(住宿、经营、存储)现象严重,电器、液化气使用做饭混乱;水产、肉类、干鲜等商户在店外安装遮阳棚,多数陈旧且位置较低,影响消防安全通道。部分商户堆积泡沫包装物较多,有些堆放在房顶或公共区域,易引发火灾;部分商铺使用添加有毒化学物质,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
记者采访得知,由于市场管理机构重使用、轻管理,商户们对重大火灾隐患的危险性认识不够,忽视消防安全工作,对街道、安监部门发出的隐患整改通知书,敷衍了事,以致如今仍有整改不到位的情况。
商户拒绝搬迁绿色市场何时能改造
距最后搬迁日期已过,但绿色市场依然在运行,为此记者走访了城关区相关部门,虽然绿色市场内张贴着要求商户尽快搬迁的通知,可是商户们却照常经营,一些商户在店铺门前还张贴着印有“本店不搬迁”的纸张。记者从城关区商务局了解到,市场内共有374户商户,截至目前已有256户商户与市场对面的龙呈华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签订租赁协议,其中70户已完成搬迁,剩下118户商户不同意搬迁。
商户们不同意搬迁的理由是:新市场启动需要时间,怕搬迁后客源会大量流失,生意受影响。同时,要求政府给予搬迁安置补偿费。
据了解,其实2015年,在城关区政府常务会议中就决定,鉴于绿色市场基础设施陈旧、消防隐患较多等因素,将对绿色市场实施提升改造。同时,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的实际,改造需按地上建筑不超过三层,地下不进行改造的原则进行。会议还决定,必须尽快完成经营户的停业,以及原有商铺的拆除工作,在进行改造后,绿色市场的功能将定位为综合性肉菜市场。绿色市场的控股方为兰州绿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为了方便市场管理,将市场租赁给邱某,租期五年,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到期,由邱某负责向商户出租铺面,并接管市场经营管理工作。2015年之后,兰州绿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邱某按月签订租赁合同,为了加快绿色市场提升改造的脚步,合同签订至4月30日之后,再未继续续签,因此,绿色市场与租赁人邱某之间的租赁合同早已到期。
因此,绿色市场的经营户并不是铺面的所有权人,他们只是租赁人,根据相关规定,租赁人没有资格和权利,要求租赁方提供搬迁费、搬迁奖励、临时安置补助费等补偿。
截至目前,绿色市场已有256家商户与对面的龙呈华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签订了租赁协议,其中70户已完成搬迁。同时,经过政府部门的协调,市场也推出了优惠政策,新入驻的商户可享受“交五免三”的优惠,也就是入驻商户只需付两年房租,即可使用商铺五年的时间,在免费的三年期间,商户只需承担一定的利息。
“为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市场功能,消除火灾隐患,绿色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势在必行。在不久的将来,根据改造的功能定位,绿色市场或将“变身”为一处综合性肉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