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实践探索
投稿

持续“领跑” 唯有创新

2016-06-15 08:31:4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高速动车组在中车四方交车线上整装待发。本报记者 齐 慧 摄

  中车四方制造车间一角。本报记者 齐 慧 摄

  6月的青岛,满眼翠色、气候宜人。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交车线上,一列列崭新的高速动车组,如同白色巨龙般整齐排列,蓄势待发。

  这里是中国动车组的摇篮,全国近50%的动车组都诞生在这里。也就是从这里,跑出了中国高铁的多个第一:首列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这里驶出的CRH380A,创下了486.1km/h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这里开出的高速动车组超过1000列,安全运行超过13亿公里。

  短短10年间,中国高铁完成了由“跟随”到“领跑”的巨大转变,其中,中车四方扮演了重要角色。

  举世瞩目的“中国制造”

  在中车青岛四方的厂区里,有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试验控制中心。

  “我们投资4.14亿元,建成了这17个试验验证平台,这些试验技术设备都是目前高铁列车试验中最先进的。”工程实验室工作人员王岩介绍说。

  早在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之初,中车四方股份就明确了“以我为主”的创新策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把握创新的主动权。为此,中车四方股份提出“1比7”的投资理念,即花1元资金引进技术,就要配套投入7元资金进行自主创新。

  2006年,第一列国产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动车组问世,中车四方股份不仅完成所有原始图纸、资料和技术标准的消化吸收,还针对中国铁路特殊的运营环境进行了110项优化设计,解决了引进技术“水土不服”的难题。

  在成功引进消化吸收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后,中车四方股份发力培育自主化能力。通过自主提升,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列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长编高速动车组以及世界首列卧铺高速动车组,基本掌握了高速动车组的设计、制造技术。

  然而,要实现从“跟随”到“领跑”,必须全面自主创新,抢占制高点。

  动车组是高精尖技术的集大成者,随着速度的攀升,技术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大。

  2008年,在科技部和原铁道部的主导下,中车四方股份全面自主创新,研制世界最快、设计时速达380公里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

  时速380公里,这是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这个速度的动车组在世界上也尚无先例可循。历经近两年的攻关,中车四方股份完成了业内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科学试验研究,成功突破了动车组系统集成、头型、铝合金车体、高速转向架、减震降噪等九大关键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H380A动车组震撼问世!

  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先导段,CRH380A风驰电掣,创下了486.1km/h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第一速!

  如今的CRH380A已经成为中国高铁的运营主力,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此为重要节点,中国高铁也终于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华丽蝶变。

  搭建高铁的“中国标准”

  技术或许能买来,但创新能力买不来。实现了“领跑”的中国高铁如何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中车四方股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提升高速动车组创新能力。他们建成了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研发试验平台;在高铁领域搭建了世界领先的19个仿真平台和17个试验验证平台;汇聚创新能力强、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打造高铁“人才硅谷”,为持续创新提供强劲“引擎”。

  正是由于创新驱动,中车四方股份以响当当的成果实现了持续领跑的诺言。就在去年,中国高铁最新技术成果——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中车四方股份研制成功,目前正有序进行线路运用考核。该高速动车组在13个技术领域搭建了“中国标准”,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将成为中国高铁的下一代主力车型,也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搭建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今天,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从热带海岛到西北荒漠,从零上40℃高温到零下40℃严寒,中车四方股份驶出的高速动车组,不但以最快的运营速度领跑全球,而且能够适应世界最复杂的运营环境。

  在高速动车组驰骋四方之时,中车四方股份也赢得了“标准”话语权。目前,在高速动车组领域,公司已获得了660多项专利,并主持或参与编制百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高铁在短时间内实现“领跑”,还与高效的协同创新密不可分。

  2012年,在科技部的主导下,中车四方股份作为主发起单位,联合16家科研院所和企业,成立了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之后,又发起成立了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这种创新体系打破了部门、行业、院校、企业的壁垒,使我们可以把国内的创新资源整合在一起,既降低了创新的风险与成本,又提高了创新效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告诉记者,CRH380A在研制过程中就汇集了国内50余家企业、30余家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共同智慧,正是有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协同竞合,才有了中国高铁的今天。

  撼动全球的“中国旋风”

  就在今年3月,美国芝加哥刮起了一阵强劲的“中国旋风”:中车四方股份在国际竞标中成功胜出,一举斩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铁车辆采购——846辆地铁车辆订单。这也创下我国一次出口发达国家地铁车辆数量最多的纪录。“中国制造”闪耀美国。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中国高铁,如今已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代表。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机遇,中车四方股份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引领高端装备加速“出海”:

  ——在香港,2012年,中车四方股份在国际竞标中赢得香港9列高速动车组订单;2015年,再次在国际招标中胜出,获得香港774辆地铁车辆合同;

  ——在新加坡,公司先后累计获得916辆地铁车辆订单,实现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出口高端地铁车辆;

  ——在阿根廷,2013年,公司赢得总计709辆金额近10亿美元、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城际动车组订单。今天,奔跑在阿根廷的“中国造”城际动车组,被誉为流动的“中国名片”。不仅如此,他们还向阿根廷输出了城际动车组技术,从单一的“卖产品”,到“产品+技术+服务”全方位走出去。

  近期,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印尼高铁等一批国际铁路项目又纷纷花落中国,已相继启动或奠基,中车四方股份将在装备制造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在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同时,中车四方股份还将创新的触角伸向海外,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打造全球框架下的创新体系,相继成立“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中泰高铁联合研究中心”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为高铁加速出海蓄势。

  “未来,我们将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持续的科技创新,培育满足全球竞争需求的新优势。”梁建英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