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临夏
投稿

临夏: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

2016-05-31 08:48:3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临夏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

  记者 邹海林

  临夏州委、州政府密集出台多项学生资助政策,建立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免、补、助、贷四个部分。

  学前教育阶段资助政策

  学前免费教育。临夏州在全省率先实行从学前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2014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全州所有公办幼儿园和取得合法办园资格的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的保教费和课本费,免费教育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2014年、2015年两年,全州幼儿免费资金达1.14亿。免费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学前教育的空前发展,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由此前的36.7%提高到74.4%,提高37个百分点。

  学前一年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从2013年起,临夏州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级在园儿童中10%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发放生活补助,标准为每生600元。经费承担比例为县财政60%,中央和省财政40%。2013年至2015年,全州共有1.2万名幼儿受到此项资助。

  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

  临夏州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

  免学杂费。资金由财政按照小学每生每年600元,初中每生每年800元的标准直接向学校下达公用经费,学生不再向学校缴纳费用。

  国家课程免费提供教科书。标准是小学每生每年90元和初中每生每年180元,农村学生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和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

  普通高中阶段资助政策

  高中免费教育。从2013年起,临夏州免除普通高中学生的学杂费和课本费,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免费政策实施3年,全州共投入资金1.82亿元。为4万多普通高中生解除了后顾之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此前的37.89%提高到60%,提高了22个百分点。

  高中国家助学金。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实行高中助学金政策。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2015年春季起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2000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是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夏州资助面为30%。“十二五”期间,共有61918名高中生享受这项政策。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资助政策

  中职免学费。临夏州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中职免学费政策,免费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2015年甘肃省将免学费政策的覆盖范围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所有全日制正常在校中职学生全部享受免学费政策。“十二五”期间,全州累计1.87万人次享受了中职免学费政策。

  中职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58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2015年,中职国家助学金的标准由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十二五”期间,全州累计1.7万人次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

  高等教育阶段资助政策

  大学新生路费资助。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联合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对考入省内院校的学生和省外院校的学生分别提供500元、1000元的大学入学路费资助。4年来,临夏州共有1134名大学生受到此项资助。

  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被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均可到县教育局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额度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十二五”期间,全州累计放贷52097人次,2.84亿元。2015年,全州建档立卡家庭贷款工作已实现“应贷全贷。”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