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张掖 正文
投稿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业兴民富景美——张掖市打造融合型现代农业综述

2016-05-25 11:02:12 来源:张掖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田志强(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我是学习粉 我传正能量

这三年 治国理政新实践

  从曾经“一枝独秀”的甘州区长安镇万家墩村的温室采摘,到如今“百花齐放”的现代观光农业;从政府着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农户依托旅游资源争相发展“农家乐”;从独具优势的传统农业大市,到日新月异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我市彻底打破传统“一产”思维,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一产嵌入二产三产的“第六产业”融合型现代农业,使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一幅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画卷。

  园区引领,规模农业优势凸显

  以甘州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乐六坝、山丹清泉两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临泽、高台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用工业理念集成组装配套先进技术,强化农业科技的辐射带动效应,引领现代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全市形成100万亩玉米制种、100万头肉牛、 50万亩金张掖夏菜、40万亩中药材、45万亩马铃薯、3万吨食用菌、15万亩设施农业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西出东扩”奠定坚实基础。现代畜牧业扩容增量,规模化养殖优势凸显。至4月份,全市牛、羊、猪饲养量分别达72.2万头、320.87万只和92.4万头,同期分别增长7.9%、8.2%、6.5%;出栏量分别达7万头、46.5万只和28.5万头,同期分别增长7.6% 、 8.8%、5.3%。畜产品加工实现重大突破,沅博、博峰、前进牧业等116户骨干企业建成投产,肉牛产业养、加、贸一体化经营框架基本形成,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量质并举型转变,成为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和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支撑。加强土地集中连片经营,着力培育各类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20万亩,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554家,家庭农场、家庭林场分别达1500家和242家,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

  绿色循环,生态农业提质增效

  围绕优势特色农畜产品资源,引进海尔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在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投资发展肉牛产业,新开工建设金南瓜生物高科有限公司2000吨南瓜粉生产线等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6个。建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94家,落实原料基地266万亩,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3.2万吨,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生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同时,坚持绿色引领,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基地建设,推行网格化配送,农资销售、流通、服务网络,将农资销售网络纳入公司化管理,全市农资销售配送率达100%。推行组团式服务,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生产基地建设,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达186.15万亩,占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45.53%,“张掖玉米种子”“张掖肉牛”“张掖葡萄”等获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推行溯源式监测,建立市、县、乡、生产主体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达3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数据超过标准要求,有效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农旅结合,休闲农业势头强劲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农家乐”餐饮和绿色采摘为重点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推广“四化”新农村建设模式,建成示范村146个、省级“美丽乡村”23个,市县两级“美丽乡村”26个;以流泉村、南台村、炒面庄村、康丰村、祁店村为代表的新农村成乡村旅游的热点和亮点,培育特色旅游村镇12个、农家乐(牧家乐)578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至4月底,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15.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03%和28.6%。张掖休闲游跻身“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民乐县成我市首批唯一被认定的“甘肃省休闲农业示范县”,临泽县倪家营镇南台村、民乐县南丰乡炒面庄村被认定为“甘肃省休闲农业示范点”,高台县水乡家园餐饮休闲度假村等4家农家乐上榜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肃南县康乐乡榆木庄村入选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

  记者 陈海 张洵

文章来源:张掖日报 责任编辑:田志强(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