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5月20日讯(通讯员 李昭辉)近日,记者从甘肃省质监局了解到,省质监局根据总局总体部署,结合我省产品质量抽检和举报、投诉情况,于近日印方案,在全省质监系统组织开展“质检利剑”专项整治行动。
今年“质检利剑”行动目标是:突出消费品重点,系统推进各类重点产品专项执法打假,通过严查彻办大案要案,增强对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宣传力度和共治力度,使重点产品的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惩处,使区域性质量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得到有效整治,使互联网领域假冒伪劣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发挥查处一起案件,震慑一类违法行为,警示一批企业的效应,实现群众对质量违法行为举报投诉率有所下降,辖区内企业质量违法行为发生率有所下降,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方案要求要突出5个方面的产品质量整治:一是围绕确保消费品安全,深入开展消费品“质检利剑”专项行动。以儿童用品、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食品相关产品为重点,尤其要对总局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中确定的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儿童玩具、婴幼儿童装、厨具、床上用品、家具等10类消费品,加强执法检查,严查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或明示标准产品、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未按要求取得生产许可证或强制性认证、标识欺诈等违法行为。
二是围绕节能环保,深入开展汽车及其配件、汽柴油等“质检利剑”专项行动。以轮胎、内饰、座椅、制动器衬片、行驶记录仪等产品为重点,对整车和配件生产企业开展执法检查,严查无证生产、不符合标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对汽柴油生产企业开展执法检查,组织查处汽柴油不符合国家标准、掺杂掺假、虚标标号和无证生产行为,查处用普通柴油冒充车用柴油违法行为。
三是围绕产业结构升级,深入开展建材“质检利剑”专项行动。以钢材、水泥、卫生陶瓷、电线电缆、防水卷材为重点,严查无证生产、不符合标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严查生产国家明令淘汰产品行为,打击非法生产地条钢和用地条钢轧制建筑钢材的违法行为。
四是围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深入开展农资“质检利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化肥产品有效含量不足、虚假标识、伪造产品产地和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及无证生产等农资坑农害农质量违法行为。
五是围绕保障民生计量,深入开展加油机、电表、气表、水表“质检利剑”专项行动。严查水、电、气经营者进行贸易结算的水表、电能表、燃气表,未经国家规定法定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周期检定合格、并在规定有效期内使用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加油机作弊违法犯罪行为。
省质监局将采取下列措施提高“质检利剑”行动的整治效果:
(一)深入摸排质量违法案件线索。一是高度重视群众举报、监督抽查、上级交办、外系统移送等各种渠道获取的质量违法案件线索,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及时组织调查处理。二是以日常监管发现有违法行为、有质量违法记录以及网络、媒体报道或者消费者投诉举报反映有质量问题的生产加工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明查暗访活动,获取造假线索。三是与重点行业协会建立打假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电子商务产品打假维权协作网和汽配、建筑防水等重点行业“打假保优协作网”建设,鼓励同业监督,提供违法线索。
(二)组织开展集中打假行动。按照总局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突出重点时节、重点产品、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集中时间,整合力量,统一行动,集中查处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质量违法问题,集中曝光一批质量违法典型案例,以重点突破推动“质检利剑”行动各项专项全面深入开展。总局将在组织明查暗访的基础上,按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全国性的电子商务执法打假集中行动;在春、秋两季组织开展农资打假集中月行动,重点打击化肥产品有效养分含量不足、掺杂掺假、虚假标识和无证生产化肥等违法行为。
(三)严查彻办大案要案。围绕增强打击力度,坚持以查办大案要案推动各个专项行动的工作模式,着力查办一批有影响有震动的重大典型案件。对重大突发案件,省局将深入执法一线,现场指挥,靠前督战,加强案件会商,加快办案进度,确保办案质量。省局将选择一批大案要案、跨区域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必要时联合公安等有关部门共同挂牌督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查处到位。
(四)强化综合打击治理。一是依法公开假冒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推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二是围绕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与监督制度的实施,创新企业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方式,以承诺企业及其履行承诺情况为重点,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结果由总局统一向社会发布。联合电商平台共同推进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工作,督促电商平台公开查询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查结果信息。三是完善全国执法协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跨区域案件线索通报和协查制度,积极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四是加强与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加强案件移送和线索通报,加大联合执法办案工作力度,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五是加强与认证认可、标准化、质量管理、法制计量、特种设备监管、监督抽查等业务部门的协作配合,在系统内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