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投稿

评论:流量去哪了不该是笔糊涂账

2016-05-20 08:19:2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丁君怡(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据人民网

  从4月份开始连续两个月刚到月初流量就爆超,其中5月份,3天用了13G流量欠费568元。想弄清楚流量消耗到哪了,却始终未果。西安律师王女士认为,运营商拒不提供其手机使用流量去向的真实情况及收费标准的行为,侵犯了她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财产权,且存在欺诈嫌疑,为此她选择通过起诉方式来维护权益。

  事实上,王女士的遭遇并不少见。央视曾对多款手机“偷跑”流量进行过曝光,为此,不少人开玩笑地说,这控制不住的手机流量会不会导致“一觉醒来房子没了”?笑话归笑话,却无情地揭示了“流量去哪了”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吊诡的是,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和维权,运营商的做法反倒让人生疑。比如,要么建议用户购买流量包,在用户不同意的情况下,主动承担一半费用,甚至一再变换承担的比例;再如,当用户需要查看“流量去哪了”时,运营商不是主动协助调查,对几点几分消耗了多少流量、用来做什么了、什么应用消耗了多少流量等都爱莫能助。

  要知道,但凡能够对用户的痛感同身受,就会主动协助调查消费明细,让用户能够明明白白消费,为何反倒搬出种种理由拒绝用户的调查,将用户知情权无情地扼杀?是运营商真的没办法协助?还是真的不愿提供?若非存在猫腻,为何要摆出一副主动承担费用的姿态?种种可疑的背后,或多或少揭示出“流量偷跑”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条。

  值得肯定的是,身为律师的王女士主动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我们期望,通过这场诉讼,能够倒逼运营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别再让“流量去哪了”成为一笔“糊涂账”。只有如此,才能让消费者找到证据证明是谁的责任,才能借此找寻到遏阻“流量偷跑”的治本之策,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丁君怡(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