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4月21日讯 (通讯员 殷长琛 王海)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酒泉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力,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市农技中心坚持以农业生态文明理念为引导,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利用为核心,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增长方式,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敦煌自然生态,促进经济和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
树立绿色增产的理念,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提高用肥的精准性和利用率,鼓励农民多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使用范围,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建立设施瓜菜增施商品有机肥连片示范面积1万亩;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6个,面积累计达到75.6万亩。
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
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实现科学用药、精准施药,积极推广物理诱杀技术,减少化学使用量。截止目前,我市累计发放黑光灯2146盏,“黄板”诱杀技术在设施作物中的普及应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中心执法部门还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农民使用农药的行为。2016年共检查农药经营门店128家,收缴过期农药36瓶(袋),查处进销货台账记录不全5家,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
严禁销售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地膜,从源头上保证了农田残膜的可回收。同时,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部署,通过与相关企业签订废旧农膜承包区域回收协议,监督废旧农膜加工企业按“包片回收合同”进行区域回收,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推进残膜资源再生利用,消除废旧农膜对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提供耕地资源保障。
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
按照“政策支持、示范引导、以农为主、产业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支持秸秆收集机械还田、尾菜还田等新技术示范,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截至目前,建立棉花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千亩示范区3个,累计面积达到4.1万亩;建成尾菜处理利用示范区4个,示范处理尾菜2400亩,通过技术推广,建设示范点和示范区,带动全市尾菜处理利用3.6万亩,处理利用尾菜5.6万吨,全市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