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前沿 正文
投稿

兰州市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十佳”征文集萃

2016-04-19 08:58:5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十佳”征文集萃

  去年,兰州市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在全市政府系统内组织开展了“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题征文活动。全市各县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充分发动,58家单位上报征文。一部分县区和部门还先期在本地区、本部门开展了征文活动,广泛征集稿件,进行层层筛选,积极上报优秀征文。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参与,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撰写征文,带动广大基层干部积极参与,在全市营造了建设法治政府的浓厚氛围,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次征文共收到作品150余篇,经专家评审,从中评选出了50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文章。我们从中精选了10篇,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理论篇

  用依法行政来提升执政能力

  ——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正选

  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遵守法律规范,并在违法乱纪行为面前,敢于亮剑,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执政能力水平,将其贯穿于促进工作全面发展的全过程。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树立依法行政的现代执政理念,并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运用法制手段、法治方法、法治程序和法治规则办事,将依法执行贯穿工作实践全过程。同时,要培养党员干部法治信仰,并充分发挥每位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用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来实现法律的价值生命,成为引领依法治国的一面镜子。此外,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法制学习,完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责任查究。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街道魏素蓉

  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大到作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更是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大潮流中真正地为民办实事,为民解忧愁。小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善于从法律中找解决现实问题的合理依据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

  从“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内涵开始,了解法治思维是法治方式的前提,而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的保障。继而从坚守法治信仰的高度着眼,充分认识法制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从增强法治思维的目标着手,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最后,从提升法治能力的要求着力,把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任务落到实处。

  大数据是政府法制工作新利器

  ——兰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调研员胡静山

  如今,用大数据观念思考和处理政务,成了政府工作的重要理念;用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成了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将大数据运用到政府法制工作中,其网络化数据工作平台,使政府法制工作转为全民参与、全民关注的公众事项,使工作任务、目标、措施及经验交流、典型示范常态化,使工作部署、任务流程、质量成效逐一显现。政府法制工作的全流程公开,全方位开放,迫使依法行政必定成为自觉行动。

  大数据政府法制工作建设迫在眉睫。必须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保落实,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同时,正确处理人与大数据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安全与使用的关系;正确处理科学发展与全面推进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共同参与的关系,不断研究、实践。

  如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控管理

  ——红古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李岳成

  近年来,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和监督制约机制的运行,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行政权力制约体系,对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防止权力腐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政权力制约体系威力和效能的充分发挥,利用行政权力以权谋私、进行腐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控管理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目前,行政权力制约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监督制约主体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与应有的权威性;二是监督制约系统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三是监督制约方面的法规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政务公开的透明度不高,信息度不灵。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强化教育,提高对权力监控管理的自觉性;其次,要创新制度,提高对权力监控管理的针对性;最后,要创新方法,提高行政权力监控管理的有效性。

  立足根本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安宁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李文婵

  诚信乃治国之重器,为人之根本。党的十八大提出将“诚信”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友善”一并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多源,更需立足诚信之根本,弘扬社会之风尚,建设社会诚信之体系。

  诚信观的确立不仅需要体制机制的刚性约束,更需要个人养成对诚信的自觉追求和信仰。注重提升个人修养,树立诚信理念;注重强化家庭教育,建立诚信家庭;注重加强法律学习,培养诚信个人。

  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个人树立法治理念,更需要国家制定并规范法律规范和体制机制,建立诚信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首先,增强法制意识,强化公务员依法办事能力;其次,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诚信法律保障体系;第三,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同时,强化舆论引导,做好宣传教育;加强文化建设,凝聚思想共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诚信监督体系建设。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