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微商泛滥缺乏监管 兰州两市民通过朋友圈买东西被骗

2016-04-18 08:37:3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丁君怡(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一个付了钱却没收到货 一个花了钱买来地摊货

  两女士通过朋友圈买东西被骗 微商泛滥缘于门槛太低缺乏监管

  中国甘肃网4月18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首席记者 孙建荣 实习生 彭旭嘉)自从微信普及后,由于微商门槛低,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做起了微商生意。然而微商带来的问题也很多,假货泛滥,骗子混杂,消费者上当受骗后难维权。记者调查发现,一种是通过微信认证的、提交了各种手续、开通了微信支付的正规“微商”,这部分微商相对靠谱,在交易上也比较正规,一般会通过公众号或者APP来收款。还有一种没有通过微信平台认证和审核,以个人名义在朋友圈发布照片和广告,交易时直接通过网银付款,这部分微商的诚信与维权问题最为突出。

  A.案例

  钱付了货没收着还被拉黑了

  3月下旬,市民陈女士通过百度搜索到了一家青岛服饰公司,进入网站挑选服装,并按照留取的联系方式添加了QQ号,与对方取得联系。陈女士一边准备网上进货,一边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照片和广告,没想到很快有人订货。陈女士按照服饰公司要求,通过二维码扫描第一次付款504元等发货时,对方称:“目前正在搞优惠减免活动,只要再付款1000元,就可以发1200元货物。”为了及时收到服装,给预订客户发货,陈女士又付款1000元。过了三四天,对方称货物马上到。但陈女士签收后,对方称:“为了应付工商、税务查账,还得再打2000元,不过这个钱会退的。”无奈,陈女士只得按照要求付款,但快递员又称:“货物已到兰州,按照公司要求,外地客户需付3000元押金。”陈女士感觉不对劲,称“我也是小买卖,没有钱了”,对方以没有收到押金为由,拒绝将服装发给陈女士。陈女士再给快递员打电话时接不通了,通过QQ询问“为啥不发货”时,发现对方已将她拉黑。

  B.说法

  朋友圈变成“生意圈”原因就是门槛太低缺乏监管

  无独有偶,在家看孩子的宋女士,与陈女士有着同样的经历。她想通过做微商,为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没想到几百元同样打了水漂。据了解,宋女士之前从微信朋友圈上买过几次东西,觉得还不错。最近,她联系到一个微商,在朋友圈专门卖童装,说是出口商品的尾货,质量绝对过硬,价格还便宜。宋女士说,她一次买了3件衣服,花了好几百元。但收到货物后才发现商品质量很一般,基本就是地摊货,根本不是“出口商品尾货”。宋女士再联系时,对方没了任何回应。

  记者在百度搜索发现,做微商上当的案例比比皆是,涉及服装、通信、保健品等许多行业。业内人士介绍,微商如此泛滥,主要原因就在于门槛太低,缺乏监管。

  C.调查

  非正规微商认证公众号只为取信顾客

  记者在微信“添加朋友”一项搜索“代购”,搜出10多个结果,都是经过认证的公众号,包括全球代购、手表代购、奢侈品代购、韩国服装代购等五花八门。有的注明“保证真货”,有的则直接打出“高仿”的招牌。记者接连关注了两个公众号,一家代购手表,一家代购奢侈品,得到的回复都是“请加我微信号详谈”。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经过认证的公众号就是为了方便搜索,取信于顾客,而真正的交易都是绕过公众号的“私单”交易,这种交易对消费者来说没保障。虽然正规的微商也需要提交手续、交质保金,但非正规微商却是几乎没有门槛的,只需注册个微信号,加到朋友圈先拍照片晒一晒,便会有人下单。

  D.提醒

  朋友圈购物要提高警惕

  工商人员分析称,朋友圈代购的确是个维权难题,很多代购商收钱、交货以后就消失了,联系电话和地址都是假的,根本没处找。市民在朋友圈消费要提高警惕,尤其是不认识的、搜来的、摇来的所谓“朋友”,还有一些通过各种聊天添加的,非直接认识的朋友,都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轻易给对方打款。如果不想随便加陌生人,最好关闭一些隐私功能,比如在隐私设置中,关闭那些“把我推荐给QQ好友”、“通过QQ号搜索到我”、“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等功能,开启“加我为好友时需要验证”,给自己的朋友圈设一道防火墙。如果被拉进陌生群,也要提高警惕,交谈时尽量不要涉及财产及交易。面对非直接认识的人添加自己,不要随意点“通过”。从安全方面考虑,不喜欢被陌生人打扰的微信用户,还可以关闭“定位”功能。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丁君怡(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