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正文
投稿

甘南羚城菜价居高不下

2016-04-15 09:52:12 来源:甘南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田志强(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羚城菜价居高不下

  眼下已进入四月,蔬菜价格本应稳中有降,可是合作市区的菜价却一直居高不下,市民直呼:“快吃不起了。”菜价的涨跌关系着市民的一日三餐,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生活成本,值得密切关注。

  今年,市民的菜篮子为何“沉甸甸”?菜价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近日,记者走访了合作市多家农贸市场、超市、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调查。

  市民:菜价太高,支出翻了近一倍

  来到合作银亿市场,通过向商贩询问价格,得知菜价近期确实涨了不少,大多数蔬菜每斤在5至10元之间,就连最普通的大白菜、甘蓝也在每斤3元左右。常买的菜品,与去年4月份同期相比,都涨了不少,黄瓜去年4元/斤、今年5元/斤,大葱去年3元/斤、今年6元/斤,青椒去年4元/斤,今年6元/斤。

  正在选购蔬菜的吴女士说,“除了少部分日常需求较少的菜品价格比较稳定外,大部分菜品的价格都有所上涨。青椒往年大概4块多一斤,今年最便宜都要6、7块一斤,灯笼椒都卖到了13块了。一家4口人,以前买一次菜也就花20元至30元,现在进一次菜市场,最少都要花50元以上,花销翻了近一倍,工资的主要支出都用在吃饭上了。”

  另一位购菜的市民王先生更是笑称:“这样下去,买菜还不如买肉,菜太贵了,都快吃不起了。”王先生说,他在家里一直负责买菜,往年春节后菜价都会有所下降,但今年已经4月份了,菜价却没有下降的趋势。

  其实,不光消费者觉得菜价高,商贩们也觉得今年菜价有点高。

  一直在银亿市场卖菜的陈老板说,往年元宵节之后,菜价就开始慢慢回落,特别是天气转暖之后,菜价会一天天便宜下来。“今年的行情确实不同往年,春节到现在菜价一直比较高,几乎没有回落。”

  商贩:批发价高,生意越来越难做

  “现在菜价这么高,买菜的人少了许多。”陈老板说,市场上的菜价高,是因为批发商的批发价也高,菜贩进得高,卖得也只能高了。

  与陈老板交谈期间,记者观察到,只有四五位前来买菜的市民,不过大多在询问菜价后,都表示太贵,没有购买。陈老板说,其实菜价高了,对他们的影响远远超过市民。“以前一天能卖出300多元的菜,现在一天只卖200多,而且菜也不敢多进,天气热了变质得快,损耗太大了。”陈老板指着一位购买了洋芋的市民说,“以前买洋芋基本都是几斤几斤地买,今年新洋芋涨到4元一斤后,市民一次最多买一两个,都感叹连洋芋都吃不起了。”

  关于今年菜价为何这么贵还有一个原因,陈老板告诉记者,合作的蔬菜大部分来自临夏、兰州等地,今春一些地方冬储的蔬菜遭受了冻害,造成库存大量减少,导致上市量减少,价格上涨。比如,大蒜竟然高达每斤8元,比去年整整高出了一倍,原因就是被冻坏了不少,上市量跟去年相比大为减少。

  陈老板说,一箱总重30斤的青椒,包装箱就7斤重,那么青椒的净重就只有23斤,导致青椒的批发价无形中高出了许多。菜贩们也很无奈,这种沉重的包装箱几乎每种菜都有。

  陈老板说:“进价高、成本大,赚不了几个钱,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物价部门:四月下旬,菜价有望回落

  州发改委价格调控科科长杨忠林告诉记者,每10天发改部门的人员都会对市场上的蔬菜价格进行监测,今年受极端天气等方面的影响,全国各地的菜价都普遍上涨。3月份,我州新鲜蔬菜同比上涨50.6%,环比上涨1.8%。随着天气的慢慢转暖,四月下旬有望菜价回落。

  从2012年起,全省利用价格调节基金建设蔬菜直销店,到2015年3月份,合作市共设立17家平价蔬菜直销店,按照市场平均销售价降低15%的标准价进行销售,对平价蔬菜直销店按照省州县2:4:4的比例进行补贴,但由于补贴蔬菜种类受限,只有豆腐、白萝卜、大白菜、西红柿等15种普通蔬菜进行补贴,其它蔬菜按照市场价进行销售,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控制不了价格普遍过高的局面。

  据记者了解,蔬菜价格受气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家没有进行统一定价,都是批发商与种植户之间直接定价,再由批发商转手卖给商贩,“倒手”之后,低价收购的蔬菜便被逐层加入运费、装卸费、摊位费等各种费用,导致高价菜上了群众的餐桌。

  笔者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平价蔬菜店的扶持力度,做好冬季蔬菜的储备工作,争取让市民得到更多实惠,吃到更新鲜更低价的蔬菜。

  记者 张成芳 马保真 陈建强

文章来源:甘南日报 责任编辑:田志强(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