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集中供养特困者提供住房
我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甘肃网4月12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方言 实习生 杨子文)4月11日,省政府法制办公开征求对《甘肃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送审稿)》的修改意见和建议。4月22日前,社会各界人士可通过邮寄信函和发送电子邮件两种方式反馈意见建议(邮寄信函至:兰州市中央广场1号,甘肃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法规处,邮政编码:730030;发送电子邮件至:xz4609567@163.com)。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是指依照国家规定,为城乡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疾病治疗、丧葬事宜、住房保障、教育救助等方面的保障。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办法(送审稿)》规定,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不再适用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救助供养办法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教育救助等方面内容
《办法(送审稿)》规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一、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钱,可通过实物或现金的方式予以保障;二、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包括日常生活、住院期间的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务;三、提供疾病治疗,全额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养经费予以支持;四、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死亡后的丧葬事宜,集中供养的由供养服务机构办理,分散供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亲属办理。丧葬费标准按照当地基本丧葬事宜所需费用确定,最高不得超过供养对象一年的供养标准,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经费中核销。其遗产与供养者有协议的,按协议办理;五、提供住房保障。为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符合居住条件的住房,确保通风、采光、安全及照明。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给予住房救助;六、提供教育救助。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
骗取救助供养资金、物资、服务的,将停止救助供养
《办法(送审稿)》规定,符合相关条件的特困人员,可同时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高龄津贴等社会福利待遇。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不再适用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不再适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残疾人,不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此外,我省鼓励群众团体、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鼓励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公益性宣传,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宣传服务。《办法(送审稿)》规定,特困供养人员的认定、审核、审批以及供养标准、资金使用等情况,应当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公众和媒体发现揭露的问题,应当及时查处并公布处理结果。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救助供养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由有关部门决定停止救助供养,责令退回非法获取的救助供养资金、物资,可处非法获取的救助供养款额或者物资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