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池县发挥优势培育品牌
华池,这片红色热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文化资源,怎样利用优势资源,又如何盘活文化产业?近年来,华池县通过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让优势文化资源转化成产业优势,反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挖掘优势资源,形成文化产业新格局
华池县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黄土民俗文化和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深度挖掘、展示特色、发挥优势、培育品牌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子。通过整合资源,深入挖掘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内涵,开发红色旅游潜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初步形成了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娱乐、书画、出版印刷、工艺美术品等多元化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打出“红色南梁”“巧儿刺绣”“千岁香包”“红色剪纸”等多个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品市场不断得到拓展,特色产品多次在国家级以及省、市文化交流活动中获得奖项。
近年来,华池县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7类25项被公布为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陇东红色民谣、陇东民歌、南梁说唱等7项特色文化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依托龙头带动,促进文化产业市场培育
为促进文化产业市场培育,华池县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龙头企业,通过出台土地、税收、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扶持,打造了一批重点文化龙头企业。通过积极与其他县(区)文化产业发展大户联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争取将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然后谋求更大发展。在走出去的同时,还积极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鼓励集体、个人、外商和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
同时,立足农村妇女有传统香包、刺绣、剪纸等特长,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齐抓共上”的发展思路,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项目。以民间刺绣能手、剪纸能手赵星萍等为重点扶持对象,培育“巧儿”“星萍”等龙头企业,带动“春霞绣坊”“晓丽绣坊”“锦绣坊”等一批个体经营者。同时,采用“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大户、生产大户发展专业村、专业户”的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县城、王嘴子乡、上里塬乡为主的香包文化片区和以香包、刺绣、剪纸为主的文化产业链条,吸引从业人员8600多人,开发产品5大类500多个品种,年产能86万件。
如今,该县建立了民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分级、分类、分期培训专业人员,涌现出国家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6名、省级民间艺术大师27名、市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8名,以师带徒,以徒养师,确保了民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传承有人。
以“文化向下”,赢得“民心向上”
为了让文化产业更好地服务群众,近年来,华池县以双塔寺森林公园为核心,重拾整理“南梁说唱”“红色剪纸”等民俗文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渗入生机和活力。如今,华池县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小区有了“文化墙”,乡乡新建了文化站,这种令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工程”,同样是对“文化向下”的注解和延伸。
在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华池县先后投资596万元,新建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站免费向群众开放,乡级文化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截至去年底,全县111个村级农家书屋和村级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全部建成,并配备图书、音像制品、信息资源共享设备及其它配套设施,使得该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延伸到村,服务到户。
“文化向下”已赢得“民心向上”,华池正向“人文华池、魅力华池”迈进。(通讯员康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