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投稿

“金城讲堂”昨日启动 三大咖话文学忆乡土

2016-03-27 10:27:0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金城讲堂”昨日启动三大咖话文学忆乡土

  贾平凹在文化墙上签名 据中国兰州网

  贾平凹、陈晓明、韩春燕做客“金城讲堂”

  中国甘肃网3月2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高宏梅 实习生 李婷婷/文 记者 甘霖/图) 3月26日下午,“文化兰州·全民共享”公益项目系列活动——“金城讲堂”启动,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评论家陈晓明、著名评论家韩春燕在金城大剧院话文学、忆乡土,展开了一场在变革中寻找文学的足迹,在发展文学的道路上如何保留乡土的话题式探讨。活动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明办、兰州日报社、兰州市广电总台、兰州互联网新闻中心、北方文心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据了解,“金城讲堂”还将陆续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一批作家、艺术家、学者到兰州开展专题讲座,4月份邀请到的是著名作家苏童。

  1 “我创作的基因是乡土”

  下午4时,金城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在这里一场聆听大家声音的讲堂即将开始。在翘首以待的倒计时中,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评论家陈晓明、著名评论家韩春燕低调亮相,三人的出现,金城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来表达自己的热情。著名作家贾平凹站到演讲台前,这个传说中的名人、大家,低调地对着话筒说:“其实,我就是农民的儿子”,谦虚地对观众说:“不知讲什么好”,满口地道的陕西话。这下,观众反而释然了,原来眼中的大家并不是高高在上,原来也可以这样接地气,就像跟一个老朋友喝茶聊天。

  贾平凹的开场总是喜欢拿自己开涮,说自己长到60多岁也不自信,一个是他的个头老不长,再就是在大庭广众中讲话就脸红,所以,只要看到口才好的人他肯定会夸奖。著名评论家陈晓明就是他的夸奖对象,“口才特别好,我就不能像他那样”。因为事先没想好讲什么,到了兰州他才临时决定讲“创作”。

  在演讲中,贾平凹说自己的胃是有基因的,那是因为喜欢母亲的手擀面,而他创作的基因是乡土。说起这个话题,贾平凹的情绪影响着在坐的每一个人。有人给他的性格“把过脉”——老贾这辈子没说过一句硬话,一辈子没说过一句软话。他除了纠正了一辈子不正确外,对这个总结非常认可。

  2 乡村的衰败带来了乡土文学的衰败

  贾平凹的困惑也引起了著名评论家陈晓明的共鸣。“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一个乡土作家心灵的跳动和颤动,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有关乡土的记忆可能会越来越少,这种忧虑是知识分子和作家的职责,失去了这片创作土壤,对一大部分作家都是极不情愿看到的结果。尤其在乡土创作领域,是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最独特的贡献。值得欣慰的是,西北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家,与南方城市相比,他们是乡土创作领域最后的坚守者,也是传统创作最好的传承者。”

  著名评论家韩春燕认为,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贾平凹老师的《极花》正是在表达对乡村衰败的一种心痛和作为写作者的一种心境。尤其是贾平凹提到的字眼“最后的农民”刺痛着她。“乡村的衰败带来了乡土文学的衰败,乡土文学的衰败也带来了乡土文学研究者逐渐走向没落的一种结果。也许,逐渐没落的乡土文学会出现辉煌的一幕,就像‘回光返照’一样,没落的时代所体现的变与不变,坚守,心痛更能呈现出来这个时代给文学的深刻的记忆。”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