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入托难”难在“择园”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

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今年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时值“两会”期间,本报微信平台根据市民票选出的最关注话题显示,“入托难”问题仍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就此,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和政协委员,细听他们的想法与建议。
“如果不是特定的挑选一些幼儿园的话,在居住地附近都很方便地解决了孩子的‘入托’问题,但做家长的都想让孩子在更好的、更正规的幼儿园进行生活、学习,如果说‘入托难’,我觉得就是难在选择幼儿园上吧。”家住在雁滩附近的市民张女士的这种想法很有代表性,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有适龄儿童的家庭都认为优质公办幼儿园、口碑好的私立幼儿园生源爆满、一位难求。
“两会”上,不少参会的委员和代表都认为,目前全市学前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政府投入不足,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紧缺,不能满足入园需求。新建住宅小区幼儿园建设,缺乏有效过程性监管和前瞻性经营规划设计。公办幼儿教师资源紧缺,尤其缺少保健教师。部分幼儿园教育教学小学化倾向明显,造成不合理竞争局面等,都严重影响了全市县域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政协委员魏周菊建议,重点加强我市所辖“三县”县城以及近郊四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公立幼儿园建设,在“三县”县城以及近郊四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按照需求规划建设1-2所公立幼儿园。同时,应积极支持民办公益性办园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开办幼儿园,在硬软件配置及教师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待遇,打破公办、民办身份限制,探索建立按幼儿入园生均经费拨付制度。
在本次会议上,市农工党提交了《关于规范我市县域学前教育发展的提案》,建议拓宽投入渠道,实施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办园模式。县域地方政府应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大局出发,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政府投入,使县域公办优质幼儿园形成竞争格局,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在当前公共财政支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创新体制机制,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积极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支持“公建民办”、“民办公助”等办学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管理规范的幼儿园。
记者 蒋凌 实习生 杨旭敏 张爱玲

“活力新区”摄影大赛入选作品
灵台县天然气公司乱收费
云南城投兰州野蛮拆迁
震撼!重庆酉阳展现北国风光
青海农牧业:“稳”字当头“增”势不减
刘思涵巡演首战告捷 “同伙”久别重逢收获感动
与张韶涵一起春城跨年 演唱会门票销售火爆
你都不知道的微信
刷爆朋友圈的聚会
我省今年年内有4条铁路线投入运营更多出行选择!
大批天鹅到甘肃高台黑河湿地越冬画面壮观艳丽
冷空气来袭 寒冬有温暖
甘肃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再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6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