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正文
投稿

甘肃12青年诗人诗集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兰举办

2016-03-23 15:24:19 来源:甘肃科技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本报兰州讯 (记者 武文宣 闫倩) 3月20日,甘肃十二青年诗人诗集首发式暨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举行。活动由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苏木素书咖联合主办。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主持了会议。

  原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彭金山,甘肃省作协主席马步升,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张存学,甘肃电视台姚成德,小说家弋舟、尔雅,评论家杨光祖、唐翰存、刚杰·索木东,侯川等60多位专家学者、评论家、诗人、媒体、研究生出席研讨会。

  据悉,这套兰州“青年患者”系列丛书诗集由苏木素独立出版、小说家弋舟作序,收录了12位甘肃青年诗人作品,分别是邯冰的《存在者说》、赵文敏的《世事遥远》、诺布朗杰的《藏地勒阿》、乌痖的《一些不成样子的记忆》、鬼鱼的《麋鹿》、庄苓的《出使敦煌记》、西克的《兽医系》、树贤的《白银之歌》、郭良忠的《流淌在高原》、拾谷雨的《午间的蝴蝶》、阿海的《隐身术速写》、诺杨的《一切都在生长》。研讨会开始,彭金山、马步升为该系列丛书做了首发仪式。主持人徐兆寿说:“今天春分,农历二月十二日,为这十二位青年诗人举行诗歌研讨会是个美妙的偶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诗人在甘肃诗坛活跃,关注他们的创作也是文学界的心声。”

  彭金山先生对十二位青年诗人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在他看来,相比八、九十年代的校园诗歌创作,这些青年人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他们身上少了人文主义、理想主义色彩,疏离于现实政治关系,注重个人、内心,具有非常强烈的存在感;虽然这几个人的创作手法、风格各有特点,但对出发地的依恋和怀念却是一种群体特征;对诗歌的感受良好是成为诗人的前提,他们对存在与时间问题有着敏锐的知觉,相比较而言整体质量是上升的;从整个诗歌的生态环境来看,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青年诗人被认可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随之个人自由度和选择性也增大。同时彭金山也对青年诗人的诗歌指出几点不足,以意向见长的诗歌在创作上的重复问题,诗歌语言自然磨损,要保持自己的创作个性,警惕不要陷入模式化和自我的模式化。此外,部分作品都存在词大而诗不大的问题,整体冲击力和震撼力不足,这都是他们在今后创作中要克服的问题。

  马步升主席随后发言,他讲道:“甘肃年轻诗人以群体方式呈现,我很高兴参加此次研讨会,他们的作品我断断续续都看了,此刻除了祝贺就是感动。甘肃有着良好的诗歌土壤,作为过来人希望诗人们潜下心写作,对捧杀和棒杀都得警惕。我在很多场合都表过对诗歌大省这一说法的的忧虑。从现有的文本而言,这几个年轻诗人的作品总体上达到一定的水准,就算是有不足也是正常的不足,不仅仅是年轻的不足。文学本身就一种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希望青年诗人们继续往前走,青春作赋,不要问将来能到什么程度地往前走。而且从这几年来全国的诗歌气候来看,桌面上的诗人们的作品让人疲惫,而偶然出现在民刊上的一些草根诗人却能带来全新的视角,这部分创作需要保持一定的书写水准才能浮出水面,否则很容易被遮蔽淹死。”对青年诗人的这一次集体亮相,张存学先生表示这十二个诗人的出现给甘肃文学带来一种新的气象,一种新的文学的自由感。集体展示带有符号性质,可以很好扩大传播作用,成为气候。但同时写作者应该警惕集体性,要尽量把集体话语和归属感拔出去,找到诗人个人的存在感和各自的方式与和造型形态,而不是陷入与自己存在感毫无关系的假声唱中。诗歌写作更是一种长久的事情,过分的赞扬容易把问题遮蔽,希望青年诗人们在集体亮相后走上崇高伟大的小道,在各自的路上走得更远。

  在研讨会发言中,杨光祖、尔雅、刚杰·索木东、唐翰存等评论家、诗人对十二位青年诗人的创作进行了精要、独到的点评,同时为他们的集体亮相表示祝贺与鼓励。十二位青年诗人也各自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与创作观念,对文学界前辈们的提携与关爱表示感谢。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持续了三个小时,最后主持人徐兆寿对研讨会发言进行总结,他说:“再次感谢各位的到场与支持!生命浩浩荡荡一往无前,年轻人推着我们不断向前,让我们对年轻鲜活的事物始终保持热爱。青年诗人们要敞开胸怀,既听得了赞美又要承受得批评,为家乡甘肃多做贡献。”

文章来源:甘肃科技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