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投稿

【第三只眼看贫困县“大考”】甘肃省会扶贫都干啥?

2016-03-23 10:28:59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第三只眼看贫困县“大考”】甘肃省会扶贫都干啥?

  75个贫困县、11个考核评估小组、为期十天的全面考核......日前,甘肃省正式启动了2015年度脱贫攻坚任务考核工作,首次组建第三方评估组全程参与此次贫困县“大考”,对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进行客观评估,坚决防止出现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3月1日,第二考核组、评估组正式对甘肃省会兰州市的永登县、皋兰县、七里河区及榆中县的扶贫工作开展考核。近十天的考核中,记者作为第三方评估组成员,见证甘肃省会城市兰州扶贫都干啥。

  扶贫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要经得住查

  3月1日上午10点,永登县考核汇报会正式开始。永登县委书记魏旭昶根据考核安排对永登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汇报,而在汇报材料中,一组数字引起来考核组多名工作人员的注意。

  2015年,永登县仅县级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就达1.072亿元。作为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的永登,全年财政总资金4亿多元,扶贫资金投入就占到财政总额的26.53%,这在全省都较为“罕见”,这样大的投入,每一笔钱是否都能落到扶贫项目上,考核组成员对此产生了质疑。

  此时,会议工作人员向每一位参会人员发放了《永登县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县级资金投入汇总表》。在这份汇总表里,从几万元的村级文化广场到上千万的党建专项资金,每一笔财政支出一一被列举出来。

  “2015年是永登县财政投入扶贫资金最高的一年,为了让财政花出去的每一笔钱都能落到实处,我们从财政拨款列项、拨款、使用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一一汇总统计。”魏旭昶说,“在这次扶贫考核中,我们把这份统计表发给每一个考核组成员,就是要让大家进行核对,让扶贫所花的每一笔钱都经得起查。”

  魏旭昶表示,永登县作为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全县有107个贫困村,12.02万贫困人口。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在已有72个村、9.79万人口整体脱贫。2015年,永登县通过大额的财政资金投入,保证了作为贫困县的永登没有一分钱的“债务”,同时也没有财政“存款”。

  异地搬迁乡亲隔山变隔壁

  “真的不敢想,王始禄的家和我家只有一墙之隔。”准备搬入新家的黄峪乡尖山村村民王始任说,“以前,我们都住在山里,王始禄的家和我家隔着一座山呢。”

  王始任所在的七里河区黄峪乡,村民居住分散,生活异常困难。黄峪乡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区政府决定对生存条件恶劣的后山5个行政村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涉及5个行政村1599户、6612人。

  项目实施中,针对53户涉及移民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区财政投入专项扶持资金,为每户发放一次性搬迁安置费1万元。同时,在安置小区物业公司预留了30个岗位,安排他们就业,并解决食宿,试用期满后每月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确保贫困户搬得出、住得起。

  此外,针对全区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经济收入很低的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区政府实行统一安置提前搬迁,同时减免3年物业费、取暖费和水电费,有效解决了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

  输血变造血产业扶贫底气足

  每到年关,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百合种植户韩有天的电话便响个不停。接电话、写订单、装箱发货,短短几分钟内,韩有天便和南方客商协商好了百合购买事宜。他乐呵呵地说:“一笔生意又成了。”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七里河区突出特色产业扶贫,通过打造百合优势核心生产区,鼓励后山农村发展百合产业。区政府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3个兰州百合脱毒快繁中心项目建设,利用组培生物技术每年向种植基地提供百合脱毒种苗1000万株,全区百合种植基地稳定在5.26万亩。

  而在兰州市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宽敞明亮的健身广场里,每到高原夏菜收货的时节,忙碌了一年的菜农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喜悦。如今,在高墩营村这个“高原夏菜”种植大村里,98%以上的农民通过种植蔬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村民们感叹:“高原夏菜改变了我们村子啊”!

  近年来,榆中县致力于做大做强高原夏菜品牌,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36万亩,成功获批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县有16个乡镇,141个行政村,近6万农户种植蔬菜,涉及农业人口约24万人,蔬菜种植村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同时,榆中县以“高原夏菜”为主的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蔬菜保鲜库40家,库容量13万吨,总资产3亿元,其中万吨以上的已有8家,年外销蔬菜12万吨,通过转口出口到日本、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蔬菜量占外销蔬菜的10%,年出口蔬菜1亿公斤。

  目前除东北、西藏等5省外,榆中县蔬菜已销售到全国各省区市的60多个城市的80多个蔬菜市场。同时,还带动了包装、运输、餐饮、劳务等相关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仅这些产业年实现产值近25亿元,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已真正成为榆中县农民的“钱袋子”。

  进村项目成脱贫致富新“引擎”

  在兰州市皋兰县,近年来“千名干部实施百个项目进万家农户”为主要内容的“千百万”活动也让百姓真正受益。

  据介绍,从2012年“双联”行动开始以来,针对全县57个村基础设施普遍薄弱的实际,皋兰县创新开展以“千名干部实施百个项目进万家农户”为主要内容的“千百万”活动,争取实施了涵盖道路硬化、渠道衬砌、农田改造、环境整治、安全饮水、电力改造、文化场地等事关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进村项目”,在57个村全覆盖实施的基础上,重点向26个贫困村倾斜,有效有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年来,该县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5.38亿元,实施进村项目618个。其中,2012年实施进村项目226个,总投资2.14亿元;2013年实施进村项目119个,总投资1.57亿元;2014年实施进村项目136个,总投资8126万元;2015年实施进村项目137个,总投资8600万元。

  而值得一提的是,该活动中实施的所有项目都是当年建成、当年见效、当年受益。而通过道路硬化、渠道衬砌、农田改造、环境整治、阵地建设、安全饮水、文化场地、绿化亮化等一批批进村项目的实施,也不断推动了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项目向农村倾斜,惠民项目实现了镇村社全覆盖,全县农村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瓶颈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农村发展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为下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高翔、牟健)

  【记者手记】特殊贫困家庭脱贫后还需精神帮扶

  连日来,我们第二评估组同第二考核组一道深入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七里河区和榆中县,走村入户核查精准扶贫有关情况。在考核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些有重病者、精神障碍者、意外伤亡者的特殊家庭,虽然在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帮扶下实现了政策性的脱贫,但其仍需要受到有关部门关注,给予精神层面的帮扶。

  目前,因有重病者、精神障碍者、意外伤亡者等的特殊贫困家庭在各县区都已经被精准识别,并给予了政策帮扶,实现了政策性脱贫。但是,在这些特殊家庭中,因遭遇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脱贫后的特殊家庭成员精神面貌较差、对生活积极性不高,建议有关部门应给予关注,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神帮扶和政策关怀,而这项工作的难度要比物质上的扶贫大得多。在物质扶贫取得进展的基础上,能否有针对性地做好精神帮扶,考验着地方党委和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

文章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