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低另有其因
2014年7月,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降,至2016年初已跌至十几年前的水平,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结束了于本世纪初开始的超级大牛市。国际上的一些舆论认为,中国经济放缓导致的需求减弱,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供大于求和供给过剩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的根本原因。在超级大牛市期间,不断高涨的价格刺激能源资源类产能大规模扩张。特别是美国页岩气、页岩油等油气资源产量持续较快增长,使得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的能源自给率不断提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位徘徊,而能源资源出口大国不愿减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逐步形成了供大于求、供给过剩格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
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5年,我国原油、铁矿石和精矿、矿物肥料和化肥、天然和合成橡胶进口量分别增长8.8%、2.2%、16.6%、15.3%,主要农产品进口量也都有不同程度增长,有的甚至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进口价格也就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我国这些商品的进口额出现下降。中国不是大宗商品的“救世主”。在供给明显过剩的情况下,没有中国稳定增长的进口量,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会下跌更多、更深。
美元升值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显示,美元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关系。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16年1月,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2014年6月,累计升值达17.7%。美元升值促使国际资本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回流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下滑、对大宗商品需求减弱。美元升值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打压作用比人们想象的要大。
地缘政治因素是拉低大宗商品价格的另一诱因。俄罗斯、美国以及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国家是国际原油市场的重要供应方,目前正围绕乌克兰、叙利亚等问题进行激烈博弈竞争。近期国际油价的大幅下降,也不排除这些国家围绕地缘政治进行激烈博弈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综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各个原因,基本上都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无关,硬将二者相联系显然是为了转嫁责任和转移视线,值得警惕。
中国经济有能力为全球经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完全有条件和能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更多贡献。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巨大。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7000多万市场主体,市场潜力巨大。随着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和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向落后地区延伸,城乡区域间要素流通将更加便捷,有利于落后地区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同时,未来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质量的提升,将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来源。
二是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培育形成。“互联网+”新业态发展迅速,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各种孵化器、创新基地发展迅速,有利于形成创新创业增长的新动能。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集成电路、海洋工程装备、医疗器械等战略性行业向高端迈进,有利于拓展技术更新、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等方面的新需求,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三是新的改革红利将持续释放。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速,2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快实施,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2万家,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增强、政府作用的更好发挥,将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全面依法治国扎实推进,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持续深入推进,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宏观调控的理念和方式不断创新完善。近年来,宏观调控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相机调控,成为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宏观调控方式不断创新,比如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发行额度、实施11大类重大工程包等。相信随着各类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经济增长将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撑。
从国际看,根据目前数据估计,未来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进口累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将与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紧密结合,从而激发这些国家的发展潜力,为全球经济复苏塑造新的增长极。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出境游人数将继续稳步增长,促进旅游目的地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和就业增加。
未来,我国将在经济新常态下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更加完善。我国将进一步增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带动其他国家经济更加强劲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