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正州
“网络投票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非常巨大。”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素兰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严禁对未成年人评选进行网络投票。汤素兰表示,网络投票一般要经过发动与推广,未成年人没有能力与条件实现,而只能由父母家人去充当这个角色,形成一种变相的“拼爹”行为与不公平。(3月15日红网)
亲朋好友的孩子参加各类评选,受邀在微信朋友圈为其投票,这样的事很多人都碰到过。碍于亲友的情面,人们也多会拿起手机做个顺水人情。在咱们这样的人情社会里,这样的做法似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若从社会公平乃至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考量,为孩子网络拉票真就这么“自然”么?
采取网络投票方式,人们的参与面更广,从而使评选活动更具社会影响力,但问题在于,由于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被滥用,乃至评选规则的不尽健全,这样的网络投票已经走到评选初衷的反面。对于拉票者来说,会竭尽全力“盘活”自身所掌握的人脉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投票率,力争使自家孩子在竞争中胜出;而投票者不管情愿与否,情面在那里搁着,即使身不由己,也是要捧场的。不言而喻,这样的评选,其公平性早已大打折扣,那些人脉广泛者,其孩子的得票数自然遥遥领先,有人如果交际不广,网上应者寥寥,得票数会被人家远远甩在后面。
对于孩子来讲,凭着这样得来的高票,即使如愿以偿独占鳌头了,又有何意义?反倒使其幼小的心灵中,对拼爹、拼妈的效力深信不疑,得出投机取巧远胜过扎实努力的结论。汤素兰委员建议未成年人评选严禁网络投票,正是出于维护教育公平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初衷。
只是,也不必像她所建议的那样,将网络投票一概否决。用好网络,自有其优势,关键是要完善评选制度,弥补技术漏洞,让网络投票真正在效率与公平两方面达到统一。在健全制度方面,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制度法规,对网络投票予以规范,如对参与投票者的范围予以明确界定;从技术上讲,很多评选网站都规定一个IP地址只能投一票,但有人经试验,每天投一票竟然也能过关,这就需要通过技术升级来堵塞这样的漏洞。
只有制度规范和技术完善,这样的网络投票才能彰显民意,体现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