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省情
投稿

甘肃下发《方案》对“僵尸企业”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2016-03-11 08:27:3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陇周刊(2016年 第8期)

  原标题:《甘肃省金融支持企业去杠杆工作实施方案》下发

  对“僵尸企业”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中国甘肃网3月11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 (记者 吕霞)3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甘肃省金融支持企业去杠杆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全省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新能源汽车、二手车的贷款首付比例。

  《方案》明确,我省要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着力加强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不良资产处置,积极稳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和库存。继续整顿金融服务乱收费,加大对不合理收费的查处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争取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在我省积极开展直接融资类业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新能源汽车、二手车的贷款首付比例,合理扩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消费及相关产业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对钢铁、有色、建材、煤炭等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支持工业企业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新增产能建设项目,一律不得给予授信;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将“去产能”与“去杠杆”相结合,限制产能过剩企业融资规模,严格控制信贷资金用途。

  《方案》确定,全省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自主品牌、商标专用权等企业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支持消费品领域自主品牌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针对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股权等融资服务,已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设立科技型服务网点的金融机构,持续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规模。支持金融机构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落实好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等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规定,降低小微企业“过桥”融资成本。对资金周转出现暂时困难但仍具备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可在做好贷款质量监测和准确分类的同时,通过调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贷款重组措施,缓解企业债务压力。

  《方案》明确,全省要加大资本和保险市场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切实降低杠杆率。支持符合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企业,在各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支持省属企业通过引进财务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实施增资扩股。对政府支持的骨干企业,通过注入国有资本收益预算资金、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壮大实收资本,提高股权融资比例,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水平。鼓励企业扩大发行标准化债权产品,替代其他高成本融资方式。对运作规范的工业企业,在完善偿债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支持其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用于调整债务结构。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建立应收账款交易机制,解决资金拖欠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支持大企业设立产业创投基金,为产业链上下游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建立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投资基金和PPP项目储备库,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引入社会资本投入,降低承担政府公益项目企业的负债率。扩宽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筹集兼并重组资金。对于暂时困难、未来现金流有合理市场预期的企业,通过债务重组等多种方式有效降低其债务负担和杠杆率。

  《方案》同时明确,要简化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核准程序,鼓励企业利用境外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动企业用好“外保内贷”政策,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支持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及相关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积极稳妥做好“僵尸”企业信贷退出,维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建立健全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脱保”企业、个人形成强有力约束。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风险监测体系,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及时处置化解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集中度较高的重点行业,明确优质骨干企业名单,通过引导金融资源集中支持,确保行业稳定发展。通过严格实施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措施,加快推动不符合行业规范的企业主动升级或加快退出,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各地政府更要切实负起维护金融债权的责任,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