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设施农业俏争春——正宁县发展设施农业侧记
靠天吃饭,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收入不高——这是正宁县传统旱塬农业给人留下的印象。如今,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已让这片传统旱塬农业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棚铺就富民路
在正宁县四郎河川万亩设施种菜基地里,集中连片、错落有致的日光温室内,红的番茄、青的辣椒、紫的茄子娇脆欲滴,迷你小黄瓜、大龙长茄、台湾圣女果长势喜人。正在棚内摘辣椒的范建都一脸喜悦,“自从有了自己的蔬菜大棚,我这一年下来,能收入3万多元,比以前批发蔬菜强多了。”
范建都以前是做蔬菜批发生意的,菜大都是从陕西等地拉回正宁来卖,由于蔬菜的保鲜度不高,菜价常卖得比地方菜便宜,再算上包装费、运输费等成本,基本赚不了多少钱。现在,他建起了自己的蔬菜大棚,开始自产自销,挣钱有来路,日子更红火。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设施农业正逐步成为正宁县“看得见、摸得着”的富民产业,蔬菜产业也在四郎河沿川各村经济发展中独占鳌头,蔬菜收入占到全川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以上。
政策扶持促发展
近年来,正宁县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特色农业现代化加速这一目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为加强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县上专门成立了设施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将“调研、现场会、培训、政策保障”捆绑运作,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围绕市场需求,引进了日本“金秀”西瓜、紫贵人黑椒、黑美人葫芦等21种瓜菜新品种,使蔬菜名优品种应用率达到95%以上。县上按照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标准,从育苗、栽培、生长、采摘、包装、出售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先后组织菜农示范推广了大棚育苗、瓜类嫁接、有机质无土栽培等新技术,使全川拱棚、育苗、定温等三项技术普及率达到100%。
目前,全县建成蔬菜大棚2500座,发展中小拱棚10000多个,种植设施瓜菜2.2万亩,涌现蔬菜专业村16个,单棚最高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
筑巢引凤绘蓝图
从正宁县的南塬到北塬,到四郎河川区,正宁县的设施农业布局已从零星散点发展到了星罗棋布,形成了四朗河川万亩设施种菜基地,建成了榆林子中巷、山河秦家店、四郎河全川等13个科技含量高、辐射功能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发展科技示范点637个,发展科技示范户6649户,示范推广产业田24万亩,吸引了多家企业来正宁落户。
为了推进设施农业科学、健康发展,今年,正宁县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向精品、高端、高效方向发展。为了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正宁县成立了川区蔬菜经销协会,推广新技术,探索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联结周边农户的技术服务网络,及时开通了蔬菜信息网,培育市场流通主体,扶持和引导流通企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对外开展产销衔接,创立设施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讯员 米向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