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正文
投稿

走出符合甘肃实际的城市发展之路

2016-02-26 09:31:39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深度解读】走出符合甘肃实际的城市发展之路

  记者 伏润之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这是一组沉甸甸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据初步统计,2014年全省7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镇,其中16个设市城市生产总值占到全省的58.76%;城市建成区面积(不含县城)达到779平方公里,比初始统计的1981年增长2.03倍;城镇人口达到1080万,是1978年的4倍,城镇化率达到41.68%,比1978年提高27.27个百分点。

  总体上,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久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走出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城市发展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城市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着力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城市发展道路。

  产业支撑规划先行

  我省城镇化发展阶段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既有大多数城市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弱的问题,也有大多数城市因发展之后积累的城市病不突出、解决起来难度相对较小的有利一面。

  城镇化必须以产业化为支撑,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因为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即便再漂亮,也只能是一座“空城”。

  当下,着眼实现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势在必行。一方面,按照特色发展、差异竞争的原则,城市需要确定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从而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人口的集聚效应。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城镇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强健“骨肉之躯”。同时,要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产业基础雄厚、“骨架”支撑有力、功能配套到位的城市良性发展局面。

  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坐标和先导。

  “十三五”期间,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着重从全局出发,分层次分类型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构建全省城市“成长坐标”体系。立足省域整体提高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特别要加强与新型城镇化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13685”规划、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1313”工程规划等重大全省性规划的衔接与配套,为城镇合理布局、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全省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今后,无论是城市新区建设,还是建成区改造,都要强化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使城市建筑错落有致、富有特色,具有品位、充满活力。

  宜居宜业集约发展

  近年来,针对重点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省委、省政府下了很大力气,省市联动,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管理等手段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兰州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受到了环保部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截至去年12月19日,兰州市2015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250天,实现了自2011年以来“五连增”,还作为中国唯一非低碳试点城市荣获了巴黎气候大会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

  把城市建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应该成为城市管理者共同的价值追求。

  随着现代交通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细分,城市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成为实现城市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的主体形态。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政策,使得我省着力构建“一廊、四轴、多中心”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加快建设兰-白-临-定综合城市群等8大发展分区,打造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拥有广阔空间和平台,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创新发展统筹推动

  现代化的城市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就势必整合城市管理相关职能,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通过城市大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和集成运用,改变传统城市管理中的“差不多”现象和“拍脑袋”决策,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目前,全省已先后两批在7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兰州、陇南都初步探索了一些成功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我省的基本省情。省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城市工作要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与脱贫攻坚有机统一起来,下功夫做好统筹拉动的文章,努力让城乡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鼓励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小城镇,鼓励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到中心镇、县城等购房搬迁,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城镇化。同时,加大重点建制镇建设力度,力争到“十三五”末使集中供水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制镇占比分别达到98%、60%和90%。让千千万万在城镇学习、打拼的流动人口从“漂泊”转为“稳定”,从“暂住”转为“居住”,全面兑现居住证制度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权利,力争到2020年实现35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