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张掖 正文
投稿

借力“丝绸之路旅游年”“金张掖”再度扬帆起航

2016-02-24 11:27:44 来源:中国张掖网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

丝路文化看过来系列(一)

【话陇点睛】丝路文化看过来系列(一)敦煌篇

  漫漫丝绸路,悠悠中国行;

  游丝绸之路,品美丽中国;

  神奇丝绸路,美丽中国梦。

  2016年,国家旅游局继续以“丝绸之路旅游年”作为年度旅游宣传主题。这一重大消息,对于身处丝绸之路蜂腰地带的张掖而言,无疑是振奋人心的重大利好。

  从2014年开始,炙手可热的丝路游让一带一路周边城市的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张掖的变化同样明显。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张掖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7亿元,全市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4万人,4A级旅游景区达到15家,旅行社及分社增加到42家,星级旅游饭店增加到38家。特别是进入6月的旅游旺季后,全市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出现了一房难求、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梦的“风口”。站在“风口”,张掖借力丝路旅游的翅膀,用开放、热情、积极的姿态乘风起飞——

  2015年4月30日,丝绸之路品牌列车开行仪式在兰州火车站举行,“金张掖号”等七大品牌列车正式开行;

  2015年5月5日,“泾阳茯砖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跨国仿古商队抵达张掖;

  2015年7月1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省委宣传部、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张掖)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在山丹县峡口古城举行开营仪式;

  2015年7月18日,2015中国·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在丹霞七彩镇开幕,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及台湾地区的408名山地长距离耐力跑运动员齐聚张掖,挑战自我;

  2015年7月24日,2015“张掖农商银行”杯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在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盛大开幕;

  2015年8月18日,由新华网主办、以"更多的国民参与,更高的品质分享"为主题的第三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中国延边)论坛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盛大召开。张掖成功入围旅游业2015最美中国榜;

  2015年9月7日下午,2015丝绸之路中国越野拉力赛张掖赛段比赛在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激情开赛,开始第九赛段的比赛;

  2015年9月11日至14日,在我市举办的2015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作为丝绸之路节点城市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的又一大手笔,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获得巨大成功。参观观众达10万余人次,重要采购商300余人次,现场交易额达到2700万元;现场签约额达1.13亿元人民币。

  ……

  天高海阔快杨帆,乘风踏浪立潮头。面对国家“丝绸之路旅游年”的政策机遇,金张掖,承载过昔日丝绸之路的荣光,而今,正在迎来建设“一带一路”的朝阳。站在新起点上的张掖旅游业,必将在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的宏伟蓝图上,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深入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医养深度融合发展,巩固提升“四大行动”成果,加快建设大景区,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拓展大市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

  ——大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抓好华夏牡丹文化旅游观光园、方舟水世界、平山湖大峡谷、河西民俗文化村等34项续建项目,开工建设丝绸之路古城邦暨影视基地、长城硖口历史文化景区、丹霞“五谷园”、张掖通用航空基地、骆驼驿丝路风情小镇、金张掖游客集散中心等21项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4A级景区全部建成免费WIFI、智慧导游、电子监控和语音指挥系统。以“张掖红色旅游年”为统揽,搞好纪念红西路军征战河西80周年系列活动,加快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遗址公园等6个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开发红色教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精品旅游线路。

  ——编制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国际户外运动名城”,办好中国·张掖户外运动节等各类品牌赛事,积极开发户外运动和文化演艺产品,新培育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50户。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新开通11条旅游包机航线。

  ——创建星级农家乐30家以上。持续开展旅游业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旅游行业管理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置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破坏旅游市场秩序和损害张掖旅游形象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张掖网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