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中国甘肃网2月22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 (记者 何立忠) 永古、营双、金武高速公路和金色大道、荣生大道、天颐大道、金荣沙漠生态公路、天互二级公路等建成通车;古浪黄花滩、天祝南阳山片、景电二期民调渠延伸和杂木河毛藏寺水库枢纽等水利骨干工程相继建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力推进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市以构建西进东出、南展北拓的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丝绸之路黄金节点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政策机遇,超前谋划,交通路网建设突飞猛进。永古、营双、金武高速公路和金色大道、荣生大道、天颐大道、金荣沙漠生态公路、天互二级公路等建成通车。干武铁路增建二线和北仙高速、民红高速、天景二级公路建设顺利推进。新增高等级公路642.6公里(其中高速337公里,占全省的21%),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988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2317公里,路网密度达到37.1公里/百平方公里。金色大道2011年7月开工,2014年12月初,全路段建成通车,一举结束了市域内核心经济区不能通过10吨以上大吨位车辆的历史。金色大道与已经建成的G30连霍高速、金武高速、双营高速和将要建成的G569线北仙高速公路依次连接,构成我市高速公路的主骨架。金色大道对外通过与国家高速网和普通国省道路网实现多向连接,成为大交通枢纽;对内构建通组团和园区、通乡镇和旅游景区、通村组的三级干支公路网络,形成交通骨架网络。2013年,我市境内永古、双营、金武三条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标志着武威西北交通枢纽城市雏形基本形成。
“十二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立市战略,按照“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的总要求,立足于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促发展、惠民生,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和民生水利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市水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63亿元,较“十一五”增加23.55亿元。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提前6年实现国家规划确定的2020年生态治理目标,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形成了22.28平方公里的人工季节性水面,地下水位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到3.14米,形成旱区湿地约106平方公里。一批重点节水供水工程建成投运,建成了杂木河毛藏寺水库、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区域水资源调蓄调度能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有效,实施了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民生水利项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走进千家万户,小农水“最后一公里”逐步完善。抗旱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逐步完善,实施了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等,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多项水利工程的建设,有效改善了我市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十二五”期间,武威电网建设完成投资20.6亿元。建成330千伏变电站3座,新增容量1920兆伏安;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9座,降压改造110变电站1座,净增变电容量746兆伏安。目前,武威电网330千伏变电站增至5座,110千伏变电站共有22座,由以前的单辐射为主的辐射式状电网结构全部升级为双链式、双辐射、环网式等多类型相结合的可靠灵活网架。武威电网已转型为以330千伏为主网架的安全可靠电网,供电能力和电源接入能力大幅提升,可靠性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