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指尖上的“新年俗”
过去的一周,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新年来临,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欢庆新春佳节。除夕贴春联、祭祖、吃年夜饭、守岁;正月初一拜年、吃饺子;正月初二回娘家、串亲戚;正月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神等等,各式各样的春节习俗里,都饱含着辞旧迎新、团圆、吉利等美好的寓意。
不过,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普及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年俗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新年俗则乘着网络的快车层出不穷。朋友圈里互晒年夜饭、通过微信红包发压岁钱、网购年货发给父母亲友……互联网时代,年味儿悄然发生着改变。许多市民表示,如今过春节,最忙的是手指,每天刷着手机屏幕与亲朋好友拜年祝福,快乐的心情也随着指尖轻轻一点而传递到大家的心中。
微信群拜年成时尚
除夕夜,在外地工作的“90后”姑娘王雨刚刚帮妈妈把家里的家务活干完,趁着准备年夜饭的间隙,她坐在沙发上不停地在手机键盘上敲着祝福信息,发送、回复拜年微信成了她春节的“要务”。
不仅如此,王雨还教会了在家的父母使用微信,并成立了亲友群,一家人吃年夜饭看春晚节目的间隙,都抱着自己的手机互送祝福,忙得不亦乐乎。
“我加入了很多微信群,包括工作群、同学群、闺蜜群、亲友群……大家平时因为工作忙很难谋面,信息发得也不多。过年了,大家都在群里相互问候,比起以前只能群发信息,现在的祝福形式多样,有语音、有图片、有表情、有视频,声情并茂,好不热闹!彼此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王雨告诉记者,手机网络互动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家里的长辈们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你看我家的亲友群,除了年龄相仿的同辈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叔叔伯伯、姑妈姨妈等长辈都加入在里面,他们玩得可带劲儿了,活跃程度一点不输我们这些年轻人。”
春节“晒”幸福引爆朋友圈
这个春节,你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打开微信朋友圈,亲朋好友的实时动态一览无余。
今年春节,过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共同吃上一顿温馨的年夜饭,朋友圈里“晒”的大都是出自家人之手的佳肴美食照片,那份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感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觉得到。
有的人则选择外出旅游,打开微信朋友圈,有人在海岛上享受艳阳高照,有人在雪地里滑雪看冰灯,有人在江南小镇感受清风拂面,有人在北方乡村逛庙会赶大集……春节里,各种“晒”引爆了朋友圈。
“除了‘晒’旅行的,还有‘晒’团圆的、‘晒’美食的、‘晒’家乡的、‘晒’萌娃的……总之,只有想不到,没有‘晒’不到。”家住龙津里社区的小伙高泽磊说,看着亲朋好友的幸福动态,我也给他们点个赞,或者发表一句评论,分享分享大家的好心情,这样的互动,让彼此都觉得很温暖、亲切,也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自己觉得特别高兴。
“红包”抢出新年味儿
相互馈赠和祝福是春节期间亘古不变的习俗。在今年春节,要数最热闹的活动,还是在微信群“抢红包”。
在兰州读书的宗丽丽在过年时回到永昌,与亲人团聚。她临时组建起一个微信群,一大家20多口人在群里抢起了红包。在这里,大家不分长辈晚辈、不分远亲近亲,抢得不亦乐乎。“玩这个游戏不在于钱多少,大家有时候故意发金额很小的红包,分成十几份,然后看谁手快,看谁手气好,玩的就是个气氛。”宗丽丽兴奋地说。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过年方式在慢慢改变,面对面的祝福少了,用手机传递的祝愿多了,但不变的是亲人朋友间情感的交流。22岁的宗丽丽觉得,“抢”红包不在乎金额的大小,只在意抢到的乐趣。特别是就同龄年轻人而言,既赋予了浓厚的年味,也是对这个不上不下的年纪的慰藉。
“抢红包”不受身份、年龄、时空的局限,也没有金额大小的约束,更不会有人情负担的困顿,深受大家喜爱。而拜年红包里,各个金额所对应的含义,也都是大家的相互祝愿与期许,取其祝福吉利之意。小小的电子红包,传递的却是人与人隔空互动的绵绵情意。在抢红包与发红包之间,既联络了感情,也别有一番“年味儿”。(记者 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