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值观自信需要有底气
我们的价值观自信来源于理论的彻底性。马克思主义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它第一次破解了“历史之谜”,奠定了一座至今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峰。在一定意义上,今天的世界正按照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轨迹前进,全球化的进展正在继续为马克思主义作注脚。马克思主义从不掩饰自己的价值追求,那就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追求全人类的解放,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形态。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了引领和整合复杂社会思潮的强大力量。
我们的价值观自信来源于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每一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固有的文化根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内生特质和遗传基因,它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潜藏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崭新呈现。中华文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中华儿女的独特精神世界,是亿万华人须臾不可分离的精神家园。有了它,四海为家的炎黄子孙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身在海外的中华儿女就有了“归家”的感觉。
我们的价值观自信来源于中国道路的成功。中国道路不是西方模式的复制品,而是有其自身的独特品质,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就是其中的内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异质、却更加成功的现代化之路,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给全世界奉献了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智慧。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不是共产党人的自我吹嘘,而是实践给出的答案。中国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现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发展引擎,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道路是成功的,不能不说明这条道路的内核即价值观是正确的。中国在西方的夹击中求生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是我们的价值观自信的实践基础。
我们的价值观自信来源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吸收。自信不等于自大。能不能正视自身文化的弱点,敢不敢吸收外来文明的优长,正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有自信的表现。以平等谦逊的心态对待西方文明,以西方文明为镜反观自我,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变成西方”,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逆潮流而动,而恰恰体现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不是背离人类文明的基本共识,而恰恰吸收了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不是抛弃了世界人民的价值追求,而恰恰反映了不同文明所承载的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的方式呈现了世界文明成果,在一定意义上是抹上了中国色彩、添加了中国元素的人类价值追求。
四、价值观自信需要有定力
要正确看待价值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不能因为现实不够理想,就失去自信,失去定力。因为在价值理想与现实之间必然有间距,否则就不成其为理想。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当前中国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成功的一面,也有问题的一面;有令人振奋的一面,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这“两面”都要看到,要讲两句话。同时,这“两面”有主次、有轻重,其中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非主要的;看事情要看主流、大势,要抓主要的一面。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大胆地肯定成绩,又要勇敢地直面问题,既不能因为成绩伟大而忽视问题,盲目自大;更不能因为问题凸显而否认成绩,失去价值观自信。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实是否趋向于理想,理想是否逐步成为现实。
要破除对西方价值观的迷信和盲从,决不能落入西方的“普世价值”陷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公开宣称,我们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然而,问题在于,西方价值观真的是“普世”的吗?“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命运不同,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不同,因此,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在各国各地区不可能只有一种实现形式。我们不反对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追求,因为它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但是,一方面,自由、民主、人权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抽象的,每个国家、每个时代的理解都不相同。另一方面,西方推销的自由、民主、人权只是西方的特殊价值,是在西方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事实证明并不适合中国。今天,中国奇迹影响世界,中国价值震撼全球,我们千万不可“邯郸学步、失其故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只能由自己来书写,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定力,不必在乎别人说三道四。
(作者:武汉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