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标准的传承与发展
王涛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注重坚持好干部标准。党的好干部标准是历史的、具体的,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同,好干部标准在不断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投身革命洪流,因此,干部的产生和成长主要服从于革命斗争的需要。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以“政治认识、纪律性及对工人阶级利益的牺牲性”为主要标准选拔干部。1937年5月8日,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七条标准:“懂得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将好干部标准确定为:“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解放战争后期,为了适应工作重心转向城市的需要,党提出了干部要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要求,针对城市干部提出了“懂政策、有能力”的标准。在血与火的洗礼下成长起来的好干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骨干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对领导干部从理论、政策、业务文化、技术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要求他们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好干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进一步提出了“又红又专”的标准。毛泽东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到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就是又红又专”。从此,“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被联系在一起,成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标准。1964年6月1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懂得一些马列主义,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能够团结大多数人,要讲民主,犯了错误要作自我批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干部工作进入迅速恢复和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为了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迫切需要培养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在青岛视察时指出:“选干部,标准有好多条,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一条是讲党性,不搞派性。”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出席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是“要有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改变了过去那种割裂政治与业务的偏向认识。此后,选拔好干部的工作被进一步提上日程。1980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完整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干部的基本标准概括为“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后来,这一标准被写入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成为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
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尤其需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赋予好干部以新的时代内涵。其中,习近平特别强调信念坚定和敢于担当这两条,他认为这是目前干部队伍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敢于担当是好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当二字重千钧,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只有敢想、敢做、敢当的干部才是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好干部。
考察好干部标准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德才兼备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好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