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动态 正文
投稿

数字春节展现了哪些新气象?

2016-02-14 15:09:1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制图:张芳曼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2016年的春节,新鲜事物焕发勃勃生机、年俗亲情有坚守也有变迁。

  国内消费达7540亿

  国家旅游局1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国内旅游收入137.9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北京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91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9.2亿元,实现了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增长。数据还显示,今年北京传统庙会特色鲜明人气飙升,而出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逾一成。北京地坛、龙潭庙会推出近170场文艺、民俗演出,初一至初五共接待中外游客162万人次。北京出境游人数为6.6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10.8%。上海旅游人数首次超过400万,达401.56万人次,旅游收入40.4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6%和7.9%。

  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754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2%。重庆、湖北、广西重点监测商贸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6%、12.3%和11.2%,陕西、天津、黑龙江分别增长10.8%、10.5%和10.5%。

  出境消费预超900亿

  据初步统计,假日期间国内航空公司执行航班7万余班,同比增长6.9%;运送旅客855.5万人次,同比增长3%。民航出港旅客继续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三亚、西双版纳、成都、重庆、昆明、丽江、宁波、乌鲁木齐等传统热点城市。其中海口、三亚、西双版纳7天出港航班平均客座率超过90%,丽江、宁波7天出港航班平均客座率超过85%。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发布的报告预计,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70万到600万,如果以人均旅游相关费用1.5万元计算,中国游客春节出境花费或将达到900亿元。

  大陆居民赴澳门、台湾游客数量继续增长,赴香港游客数量出现下降。据澳门治安警察局公布数据显示,春节前6天访澳内地游客66.5万人次,同比增长4.7%,占入境总人数的73.25%。据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统计,春节7天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游客共计4.5万人次,同比增长9.9%。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节日前6天访港内地游客74.4万人次,同比下降11.65%。

  农村淘宝消费增331%

  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显示,全国超过1.2万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参加了今年阿里年货节,消费比平时增长331%。“年货节”不仅让村里人享受到了“洋货”,也掀起了城里人买“土货”的热潮。阿里“年货节”期间,贵州辣椒酱5小时卖出8万瓶,大别山黑猪肉9小时卖掉2吨,苏北土鸡蛋2小时卖掉3万枚,洛川苹果11小时卖掉18万斤。专家认为,消费要继续挖潜,还应加速供给侧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电影票房达30亿

  2月8日至13日,即大年初一至初六,全国电影总票房达30亿元,同比增长67%,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其中,《美人鱼》票房达14.6亿元;《澳门风云3》票房达6.8亿元;《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票房达6.5亿元。这3部国产影片联手贡献了春节档总票房的93.5%。此外,大年初一上映的国产动画片《年兽大作战》票房超过3100万元;中美合拍动画片《功夫熊猫3》春节期间票房达2亿元,自1月29日上映以来累计票房达8.12亿元。

  回婆家过年达49.5%

  根据用户登录和使用支付宝消费的情况,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蚂蚁金服用户中,尽管仍有53.4%的外出工作人群在除夕选择回老家过年,但占总数46.6%的人并没有在春节踏上归家之路,这其中约34.3%的人选择在工作所在地过年,融入新的城市生活,还有12.2%的人去往别处过年。在春节外出的12.2%人群中,除了追随家中另一半回家过年等情况,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外出旅游。数据显示,在海外,春节期间使用支付宝支付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是泰国、香港和韩国。

  春节“空城率”排行榜中,外来劳动力流入大省广东依旧位居榜首。数据显示,“空城率”前三名均来自广东省,分别是深圳、东莞、广州。而春节返乡人口增加的前三名则是安徽安庆、湖北黄冈和广东梅州,春节期间,这些地方的支付宝用户密集程度是平日的两倍有余。

  根据支付宝亲情账户等用户关系的数据,该份报告尝试对过年回婆家还是娘家的实际情况给出解答。数据分析称,猴年春节去婆家这个选项取得了“压倒性胜利”,49.5%的夫妻选择了回婆家,选择回娘家的只有28.1%。还有22.4%的用户干脆选择在夫妻俩工作所在地或其他地方过年。

  (综合本报记者王珂、赵展慧、贺勇、朱虹和新华社报道)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