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个春节“舌尖上的浪费”依然不鲜见
据新华社报道大半盆子鸡汤连着依然完整的一只乌鸡、只动了几筷子的蒸排骨、整盘还没来得及烫煮的火锅菜……就这么一股脑倒进泔水桶。这个春节假期,走亲访友的中国人团圆聚餐,“舌尖上的浪费”依然并不鲜见,在一些地方甚至是十分普遍。
大年初四中午,在重庆万州区一家中等规模的餐厅,记者看到,大厅三十多桌酒席中,冷菜热菜加起来,每桌通常都有二三十个菜肴,经常是一个菜还没动两口,另一个菜又来了,桌面放不下,就盘子垒盘子碗架着碗,如同“叠罗汉”般架上两三层。
无独有偶,大年初五,在万州城区的另一家餐厅,也是同样的场景。一桌十个客人的酒席,一般上菜数量都在二三十个,锅碗盆碟堆成“小山”,等客人酒足饭饱离席而去,每桌至少留下了一半的菜肴,而且通常都是大半只鸡、大半条鱼等“硬菜”。
“三四桌剩菜就能装上一个泔水桶,一天下来,能装一整车。春节期间,几乎天天如此。”餐厅一位经理说。能不能把菜量缩小,减少浪费?前述经理告诉记者,春节待客,菜品多、菜量大,在本地已是延续多年的风俗,如果一顿饭下来,“光盘”了,待客主人会很没面子,客人也会感觉被怠慢。
记者注意到,实际上,菜品是否“丰富”、菜量是否“实在”,已经成为当地人判断餐厅好坏的重要标准。
对于类似待客风俗,一些市民也在反思。春节期间参加了几场聚餐的黄小姐对记者表示,每次看到满桌剩下那么多“还没怎么吃”的菜品,确实觉得可惜,但也没有办法,“大家都是这么做,如果我请客,也会这么做”。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打包,她说,过去人们觉得打包没面子,但是这两年国家大力倡导节俭之风“光盘行动”,大家外出吃饭开始习惯打包。不过,春节期间,家里本来也还有一大堆“吃的”,打包回去也吃不掉。她坦言,初三初四连着两天倒掉了前几天没有吃完的食物。
习惯成自然,改变习惯着实不易。记者春节观察到的“舌尖上的浪费”,与公款吃喝无关,更多是地方风俗习惯,属于私人消费领域,如何去影响去改变,更加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中国已经过了劝人吃饭的年代,需要逐步形成健康的吃饭理念、理性的生活方式,这中间,如何引导人们构建更加务实健康的待客之道、树立更加健康符合时代表达热情和感情的新风,仍需全社会共同反思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