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项目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这次上报项目从整体来看比较全面,基本涵盖了非遗名录建设的各个类别,申报项目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兰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张北辰参与了项目申报、论证的全过程,他告诉记者:“此次申报项目不仅类别十分丰富,还包括了一些十分有意思的项目。其中,饮食类项目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如武胜驿手抓、丁娃烧饼,在当地赢得了一定的名气。此外,民间文学和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较多,占了总数的二分之一多。还有个别地区都是首次申报,比如兰州新区上报的第一个市级项目‘狮子登杆’,玄妙惊险、极富特色。”
他说:“本次提交的传统体育类2个武术项目也是这次申报的特色之一。兰州历史上地处边疆,为军事重镇,人民有尚武好勇的精神特质,武术类项目保护好了,可以在全国搞出特色。传统医药类项目郭氏正骨法声名卓著,有历史经验的积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兰州民歌及皋兰曲子戏,则体现了我市以兰州鼓子为代表的民间音乐的丰富资源。”
我市民间文学蕴藏丰富,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非遗项目需要加强保护的一个趋势,但原有市级项目中民间文学项目只有一个“金花娘娘的传说”,为此对这一方面的挖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此次,民间文学名录中新增了苦水李佛故事、青城传说故事、兴隆山传说故事、连城鲁土司传奇故事,生动反映了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每一项都体现出了很强的故事性,地域特色鲜明。
非遗申报引出罕见传世技艺
在此次申报成果中,不仅将兰州人熟悉的大部分传统文化活动纳入其中,极为难得的是发掘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传统技艺,其中个别都是家族传世的珍奇技艺。
据了解,榆中县申报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汉氊居”羊毛地毯制作技艺,便是极少有人了解的一项技艺。该项目是按古法进行的手工地毯制作技艺,综合了我市民间源远流长的擀毡技艺和手工织毯技艺的传统工艺流程,用材精良,制作工艺生态环保。其图案制作以民俗吉祥图案为主,吸收了敦煌壁画的造型特点,代表了我市的手工技艺类项目的最高水平。
“城关区申报的‘兰州手工木雕技艺’则堪称是我市牌匾文化的代表,兰州大小庙宇的古老牌匾数量虽小、但质量较高,主要集中在五泉山公园,散布于个别的古老建筑,极其珍贵。”张北辰告诉记者:“传承人陈世三的木雕技艺高超,且家传技艺渊源颇深,祖父陈万庆便是从事建筑物构建木雕艺术制作,是当年‘八办’的承建人,还曾参与过刘尔炘主持的重修五泉山、五泉图书馆的木雕艺术制作,其父陈宝勇更是八级木工。陈世三曾为兰州城隍庙、九州台、小西湖公园等地制作牌匾百余块,善书能文,木刻雕花技艺精良、构思巧妙,颇具独创性。”
四级名录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我市非遗保护工作一直秉承‘政府主导’的原则,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相关部门竭尽全力地促进着文化的繁荣,不断完善和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建设。”了解的越深入,张北辰对非遗保护的感受则越全面:“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两次申报工作不可能一网打尽,需要不断普查不断挖掘,一边完善条件一边进行申报。”
从2006年开始,经过三次全市范围内的申报工作,我市目前已拥有市级非遗项目77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23人(包括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建立了4个国家级项目保护基地和44个市级非遗传习所,初步形成了以传承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国家级项目保护基地和传习所为支撑的保护格局。
张北辰说:“随着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落实,兰州市的非遗保护工作从项目申报、夯实保护基础向深入传承保护转型,以传习所为主要保护方式的非遗项目基本实现了坚持阵地传承活动的新局面,更好地融入了当地群众的生活之中;以兰州鼓子、兰州缠海鞭杆为代表的我市非遗项目积极进校园、进社区开展传承活动,有效地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
专家学者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
在此次评审中,邓明、郝相礼、张北辰等众多来自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参与其中,从专业领域为全部的挖掘、整理、评选工作保驾护航。据张北辰介绍,目前我市从事非遗保护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员。前者非常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对非遗保护未来发展有敏锐的感触能力,为我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权威的政策咨询和理论指导。后者中既有专业学者,也有地方文化精英,这些人员不仅专业素养高,且非常热爱民间文化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传承’二字是非遗保护中最为明确的终极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的载体。”张北辰说:“目前,致力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专家学者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在以往的非遗保护中人们似乎有一种误解,即认为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传承人,保护传承人仅仅为提高生活待遇,而对保护过程中传承人目前正面临的实际问题、困境、具体传承方式、方法关注力度不够。”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到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将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除了经济上的补助之外,还会在传习所、传习基地等方面加大建设支持力度,力求为非遗项目提供更广阔、更适合的展演舞台,这将是兰州市新阶段非遗保护的关键所在。
据张北辰透露,下一步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核心理念为“合理利用”,将下大力气在促进“传承发展”上下功夫。除了继续编纂《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外,还将组织专家做好《兰州鼓子人文生态卷》、《兰州鼓子经典曲目选》、《兰州传承人传》等书籍,旨在为我市非遗保护提供权威、坚实的理论支撑。他说:“首先要开辟以非遗项目为主的旅游路线,利用观光旅游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非遗项目的生存发展,为非遗项目的生存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我们还将以全新的视觉形式,策划、打造一台主体鲜明、情节生动,同时具有极强可看性,能够深刻体现兰州鼓子生存土壤、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舞台艺术精品《家园》。种种举措皆为传承保护,我们将不断探索兰州非遗保护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全力开创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崭新局面。”
记者 李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