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正文
投稿

乡村印象(组图)

2016-02-03 16:35:03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刘姗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乡音

  小时候,贫困的农村七邻八乡只有过年过节时偶尔会有一个地方唱大戏或演电影,三四十里地的人都会去看,场院里人山人海,场外的树上院墙上人成堆,台上锣鼓声、歌唱声,台下小贩吆喝声、小孩哭闹声、被踩了脚的互相咒骂声、坐在犄角旮旯里睡觉的呼噜声、小青年们打情骂俏的嬉笑声……

  后来,黑白电视进村了,不必再摸着黑路老远去赶场了,但一场大风后,“转、再转”“没有信号””好了、好了,别动别动…….”的声音时时响起在农村的夜空。也许就在那时,人们才知道除了秦腔、电影之外小品、相声等诸多艺术形式。

  从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加深人们对颜色记忆的那时起,村里的发展加快了脚步,邮递员跟货郎的吆喝声似乎同时被贴上了历史标签,BP机、大哥大、波导、长虹……再到后来的宽带电脑,远在天边的亲人们饭后互相问好,村广场上灯火辉煌,锣鼓喧天,秧歌舞起来,歌声笑声传向山外,五彩的烟火划亮乡村的夜空,多彩的生活开启新的篇章。

  在乡间路上一路走来,一路欢欣,一路感慨。每次回家,奶奶总是挪着小脚,露着独有的两颗牙,笑着说:“真是社会主义好啊,没想到我在有生之年还能坐上小汽车,听到远在广东的曾孙子的笑声。。。。”完了奶奶还要给大家哼上几声在DVD上新学的秦腔。

  作者 胡花平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刘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