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常态新动力新发展
——2015年甘肃科技工作回顾
2015年12月29日,副省长郝远和省科技厅负责人调研武威市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实地察看了重离子治癌中央控制室等设备,了解创新点。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省科技工作聚焦“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持续推进“八项改革”,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创新人才,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新常态下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5年,我省7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登记省级科技成果819项,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到130.3亿元。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688项,资金10.39亿元;组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30项,资金2.91亿元。专利申请受理14584件,同比增长21.3%;授权6912件,同比增长35.6%;有效发明专利4093件,同比增长25.9%;PCT国际专利申请19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9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3%。
加强创新驱动谋划部署,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去年,我省出台了《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系统推进科技资源配置、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省委深改领导小组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
大力推进“3510”行动,兰白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2015年,通过完善工作体系、加强顶层设计,设立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兰白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基金的杠杆效应已逐渐显现。2015年,科技贷款增信基金已为2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10.09亿元;首批发起设立的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4支子基金总规模16亿元,其中吸引社会资金11.7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85项;突出科技奖励导向作用,2015年度全省科技奖中,企业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占74.1%,首次评选甘肃省专利奖,发明专利占获奖项目的85%;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成为我省首次获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力夯实科技基础,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基础前沿加速赶超引领,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成功出束,标志着国家重离子辐照技术的应用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凝聚不断加强,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43项,支持经费3.078亿元。科研基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加大科技精准扶贫力度,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聚焦科技精准扶贫,联合省农牧厅、省扶贫办出台了《关于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选派科技特派员覆盖全省建档立卡的2110个贫困村,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为我省60个县区选派科技人员1080人,培训本土科技人才138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模显现,酒泉、张掖、白银、临夏、甘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获批建设,新认定16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双创”工作成效初显,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努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张掖市获得“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立项,支持经费6亿元,14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认定了61家省级众创空间、242名省级创新创业导师及张掖市作为创新创业示范城市;着力培育科技服务业新业态,兰州高新区、白银高新区入选科技部首批25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科技创新力促工业提质增效,认定的123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通过国家备案审查;注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民生,在循环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组织实施62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专利权质押融资取得突破。制定出台《甘肃省专利奖励试行办法》和《实施细则》,首次由省政府设奖,对专利进行奖励。建立甘肃省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信息库,举办专利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全年专利权质押融资额达到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