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白银
投稿

白银市白银区“十二五”期间抓好重点工作助推社会发展

2016-01-19 16:41:13 来源:中国甘肃网-白银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继往开来展宏图

  ——白银区“十二五”期间抓好重点工作助推社会发展

  “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间房”,跳出“农门”变身“城里人”,是好几代“农村人”的梦想。走进武川移民小区,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只见道路整洁、绿化漂亮、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整个移民小区充满了城市气息。

  城乡一体发展统筹推进

  从乡到城,曾是多少山里人的梦想。白银区坚持把城乡统筹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白银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白银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武川乡和强湾乡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的建设,让农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王岘镇和纺织路街道的“城中村”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农民住楼房、迁新居的目标实现了。白银区在借鉴其他省市户籍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了统筹全区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全区城镇化率达到89.21%。

  这些年,区委、区政府对武川、强湾两个边远乡,实施整体移民搬迁,累计投资6.63亿元,建成3个易地扶贫安置小区,87栋住宅楼,已搬迁入住1.12万人。对王岘、纺织路两个城郊镇(街道),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累计投资12.2亿元,建设安置住宅楼109栋,解决了3459户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对水川、四龙两个沿黄镇,以“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环境打造生态化”为目标,投资1.78亿元,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和“五统一”“六有”的要求改造农宅2600院,着力打造美丽乡村,让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创城工作继续深入开展

  2012年2月27日,市委书记张智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指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关于城市发展的最高荣誉,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充分体现,是城市的最佳品牌和形象展示,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从此,白银拉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幕,张智全书记还说“要在2015年获得提名资格,2020年以前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大幕开启,大家信心满满,白银区由此踏上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之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我市如愿以偿被中央文明办正式确定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行列。作为中心城区,白银区从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综治网格化管理、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入手,紧抓绿化建设,美化市容市貌,加强环境整治,提升市民素质,坚持多阵地、多载体、多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扎实推进“五城联创”和“六城同建”活动,注重挖掘、树立、宣传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定期开设《道德讲堂》,受教育群众达到5万余人,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集中整治行动”,通过“四网齐抓”,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管职能逐步理顺,改造提升了一批集贸市场和广场公园,环境卫生“脏”、市容秩序“乱”、基础设施“差”、管理服务“缺”的问题得到整治。

  扶贫攻坚取得重大突破

  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字:“十二五”以来,白银区贫困人口由16156人减少到2182人,5年减少贫困人口13974人。2010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623元,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81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实现倍增计划。

  这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5年将在完成省市核定脱贫计划的基础上,增加526户1718人,预脱贫达到1129户3718人,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3.19%,实现全区整体脱贫。

  白银区在吃透省委下发的“1+17”精准扶贫方案和市委下发的“1+18”精准扶贫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制定印发了“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紧盯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804户5900人,区四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全区42名副县级干部牵头,92个单位参与,209名干部驻村、1386名干部帮扶,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85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逐年逐村逐户逐人推进脱贫。按照“党建统领、产业支撑、基础先行、精准帮扶、勤劳致富”的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弄清“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注重易地扶贫搬迁、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竭尽全力换穷貌、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白银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