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特色产业交相辉映——甘肃全省“十二五”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综述

2016-01-15 10:10:10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6 甘肃两会 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2016 甘肃两会 政协甘肃省十一届四次会议

  原标题:特色产业交相辉映——全省“十二五”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综述

  古浪县大靖镇长城村农民在采摘枸杞(资料图)。

  记者 孙海峰

  “十二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组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做大做强以草食畜、设施蔬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制种和酿酒原料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整合专项资金,强龙头、建基地、抓加工、兴流通,出台了一系列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和产业富民增收的发展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草食畜牧业是我省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十二五”期间,全省各地以牛羊产业大县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使草食畜牧业步入提质、增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全省牛、羊存栏分别居全国第11位和第5位,牛肉、羊肉和奶类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4位、7位和16位,毛、绒产量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7位;牛羊肉产量占肉类产量的40%;草食畜牧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54%。2015年,全省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742.1万头、3604.1万只,畜牧业增加值达200.7亿元。

  草食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直接带动我省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迈上了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我省充分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优势,从完善设施设备和秸秆加工技术推广入手,积极探索出“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代贮、揉丝打捆”等秸秆加工利用模式,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59.6%,其中牛羊产业大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2%。走出了从牧区资源约束型向充分利用农区饲草料资源发展的新路子,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草产业发展和草地农业试点建设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途径。“十二五”期间,全省人工种草面积达2407万亩,比“十一五”末增长8.8%,建成草原围栏1.1亿亩。

  在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示范效应带动下,我省草食畜牧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地位基本确立,在农牧互补、草畜良性互动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中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重要支柱产业。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我省形成了以定西为主的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基地,河西走廊的杂交玉米、瓜菜制种基地,定西、陇南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陇东、陇南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临夏、甘南的畜牧养殖基地,全省优势产业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特色化、优势化。

  截至“十二五”末,全省苹果种植面积550万亩,产量达到400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33.4%、98.4%,苹果面积居全国第2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12万亩,产量达到1930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37.1%、56.2%,面积居全国第18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88万亩,产量达到99.37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56.4%、88.7%,人工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23万亩,生产鲜薯1197.5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5.7%、24.5%,面积居全国第2位。

  不仅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在国家层面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规模化、核心化、品牌化成为我省特色产业的新特点。截至“十二五”末,我省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蔬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张掖玉米种子”获得了全国唯一的种子国家地理商标证书,国家已将甘肃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和管理由地方层面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张掖市及甘州区等7个县(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已成为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甘肃)建设项目成为我省唯一写入中央1号文件的农业项目。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