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正文
投稿

西北山乡:互联网带来脱贫“鲇鱼”效应

2016-01-14 15:06:02 来源:新华社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5年10月10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石门乡枣川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石海涛(左)帮助一位村民发送土特产包裹。新华社记者陈斌

  新华社兰州1月13日电 (记者 屠国玺) 说起互联网,许多人很难同西部贫困地区联系起来。在地处西北的甘肃省,在过去一两年间,通过互联网的普及,涉农电商实现从无到有、快速增长的发展,目前甘肃涉农电商交易规模近千亿元,互联网正给西北山乡带来脱贫的“鲇鱼”效应。

  刚开年,33岁的甘肃农村妇女郑永艳就搬入了装修好的新家,一套地处县城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30多万元的房款都来自于她开土特产网店的收入。

  郑永艳的家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两河镇,这是一个物产丰富、但交通不便的小乡镇。为了能让孩子在县城上学,几年前她来到县城打工陪读。租房、做饭、接送小孩成为她日常生活的常态,直到两年前接触到了电商。

  当时,陇南市开始探索通过发展电商,来解决当地丰饶的农土特产“卖难”的问题。在当地电商中心的引导下,会上网购物的郑永艳开始了自己的电商之路,销售老家产的核桃、木耳、香菇等土特产。

  郑永艳的家人和朋友,把从各家收来的货物背到自家里,再用摩托车转运到乡镇,然后搭乘班车到县城。这些老家的特产,经过她的推销,通过一单单快递包裹发送到全国各地。仅2015年,郑永艳所开网店的收入就超过了100万元。

  “互联网真给我们带来了方便”,除了销售土特产,郑永艳还义务帮助村里人通过电商代购,像电视这样的大件,每件都能便宜三四百块钱。

  目前,仅仅在陇南市,就有电商网店9000多家,网上销售的金额超过了26亿元。而在甘肃全省,在线注册的网店已近4万家,其中近80%从事农产品销售。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贫困家庭“两后生”等群体通过开网店,把农产品及时卖出去,帮助许多群众快速增收摆脱了贫困。

  除此之外,互联网正在带给贫困地区更多新鲜活力和发展动力。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等互联网平台都已经进入甘肃,许多都开始在县区布点,现在贫困地区群众也可以实现较为便捷的网购。

  在陇南,一个名为“村玩儿”的乡村旅游电商平台已经在运营当中,许多大山深处的小客栈,外地游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咨询和预定。

  按照计划,甘肃省正在把互联网发展和精准扶贫对接,在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让其为扶贫攻坚发挥更大的帮助作用。

文章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